第10章 與其坐著等餓死,不如豁出去拼
朱雄英平靜地說:“真心與否不重要,我只希望咱們倆在這次交易上能有個好關系。即便這次交易結束,未來也可能會有合作的機會,你覺得呢?”
朱由檢連連點頭。
就在這時,王承恩氣喘吁吁地跑進來,還沒站穩就說:“陛下,出大事啦!”
朱由檢一愣:“大事?什么大事?”
王承恩走到朱由檢身邊,偷偷瞄了一眼朱雄英,然后舉起一份奏折說:“陛下,昨天常將軍帶三萬兵到了山海關,跟吳三桂的人打起來了。”
“雙方打得可兇,常將軍的軍隊硬是攻破了山海關。吳三桂拼死抵抗,最后還是戰死了,關里的三十萬遼東兵全被俘虜了。”
朱由檢聽得目瞪口呆:“什么?吳三桂死了?”
這個消息太突然了,朱由檢一時反應不過來。
他下意識地看向朱雄英。
朱雄英聳聳肩,一臉無辜:“別看我,我剛來這兒,具體情況也不清楚。”
“不過嘛,吳三桂一死,對你來說是個好事。我之前不是讓你收回兵權嗎?雖然出了點岔子,但這是個很好的機會。”
“吳三桂死了,三十萬遼東兵沒了頭領,你可以趁機把兵權收回來,多省事。”
朱由檢沉默了一會兒:“我知道這樣沒錯,但吳三桂怎么說也是平西伯,你的人能不能好好商量一下?非要這么強硬直接殺了他?”
“我要怎么跟天下人交代?難道說我請外援,把自己守邊的大將給殺了?”
朱雄英似笑非笑地說:“吳三桂要是勾結敵人,背叛朝廷,這罪名壓根不算冤枉他。他的舅舅祖大壽現在不就是建奴那邊的將領嗎?”
朱由檢皺眉沒說話。
朱由檢聽了這話,苦笑了一下,說:“話雖如此,可吳三桂畢竟是朝廷的大官,沒有確鑿證據,怎么能讓大家相信他有問題呢?”
朱雄英翻了個白眼,對他說:“你所謂的‘大家’是誰?普通老百姓哪管這些事?至于那些官員和士紳,就算你拿出證據來,他們還能找不出反駁的理由?現在你的國家都這樣了,還糾結這些是不是有點多余?別人只要找到一個借口就夠了,至于信不信,真的那么重要嗎?”
朱雄英接著說道:“給你一句老話,當皇帝的別老想著靠仁義感化別人。解決問題最快的方法,就是用權力壓制。皇帝就得讓人害怕,這樣才能立威。仁慈的皇帝只有在太平年代才有用,在亂世,這種皇帝反而不好。”
他又說:“如果你想復興大明,仁義道德之類的東西暫時放一邊。等天下安定下來再說。現在亂局中,這些東西只會拖累你。”
朱由檢聽完點點頭,承認自己之前被這些道德觀念束縛住了,導致被大臣們牽著鼻子走。
朱由檢又皺眉說道:“但吳三桂突然死了,我一點準備都沒有。三十多萬遼東兵可不是小數目,要是沒人可靠能掌控它,我心里不踏實。朝里那些官員,也沒幾個讓我信得過的。”
朱雄英笑了,說:“這有什么難的?把遼東兵調回來,你親自管理不就行了?京城有重兵駐守,難道還怕他們造反不成?這不是一個很好的籠絡軍心的機會嗎?你欠遼東兵的軍餉還沒發呢,這次你親自把錢分下去,他們會對你感激不盡。以后按時發餉,不讓錢被貪掉,這支隊伍就會成為你最忠心的力量。有了這支隊伍,你也算是手里有自己的力量了。錢有了,兵有了,以后做事不就更有底氣了嗎?”
朱由檢眼睛一亮,點點頭。
“嗯,你說得有理,多謝先生指點,我現在知道該怎么做啦。”朱由檢說到這里,抬頭看看天色問,“先生,你這次來應該會多留幾天吧?”
朱雄英輕輕點頭:“那是自然,我這次至少要等咱們的事情談完才走。”
朱由檢高興得很:“太好了,我還想著多向先生討教呢。我這就安排宮里的住處給你。”
朱雄英點點頭沒反對。
這次來,他帶了五百萬人過去,很快,大量的礦產資源就會從遼東運到他的地盤。人口遷移也是一樣。
他得維持兩個地方的運作,所以短時間內不能回去。但這次來,他還藏著別的打算。他想加快和朱由檢之間的交易,把明末那兩億人趕緊送過去,按現在的速度太慢了,他可不想在這兒耗著。在他眼里,除了人口,這個世界沒什么值得留戀的。他的大明也不能總圍著明末轉。于是,他決定速戰速決,用兩個月結束這件事。
那天晚上,皇宮里。
朱雄英皺眉坐在涼亭里,掌印太監王喜在一旁伺候著。
過了好久,朱雄英才低聲問:“皇爺爺走了沒?”
王喜恭敬地答:“回稟陛下,老皇爺擔心太皇太后,就回去了。不過走的時候好像挺生氣的。”
朱雄英來了興趣:“哦?他生什么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