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7章 儀式結束
唐朝的兒童開蒙教育是整個文化社會的重要一部分,核心目的就是通過識字,德行的教化,基礎知識的學習,來奠定孩子的基礎。
所以一般有些條件的人,都會聘請一位當地比較出名的讀書人或者是文壇大儒來給孩子開門。
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自古以來有之,且傳承至今。
在富貴人家尤為突出。
越是地位高的家族越會注重子女教育,上到皇子皇女,下到達官貴人,無論是王公將相都是如此。
他們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繼承自己的所有,并且傳承下去,不讓自己辛苦一生拼來的家業付之東流。
李慎也是如此,口中說的兒孫自有兒孫福,自己這么大的家業就算他們敗家一些也夠他們揮霍了。
可真的到了實際,李慎也不能免俗,他也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夠成才,將來開枝散葉,將自己打下來的商業帝國發揚光大,傳承千年。
最好是到了后世,還能夠看到自己的紀王集團。
為此他才會跟太子要人,選擇王元感。
王元感也沒有讓他失望,有著文人的風骨,至于說文采,能夠明經及第,又在弘文館做博士,自然文采出眾。
再看現在王元感拿出來的書籍,已經表明了他的用心。
第一本就是打基礎的千字文,由南朝周興嗣編輯的千字文,在唐朝頗為流行,是為孩童開蒙的最好的書籍。
全文都是以四個字為一句,對仗工整,包涵了天文,地理,歷史等等內容,既學習了認字,又增長了學識。
王元感將一個包裹里的書一本一本的遞給陽陽,千字文,急就篇,論語,孝經,還有一本禮記。
“小郎君,為學之道,守在修德,你要牢記,德不配藝,必遭其累,待人以仁,處事以信,不可趨炎附勢,見利忘義,
遇弱不可欺,遇強不可眉,心中長存浩然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