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他這樣在福克斯里工作的普通制片人,想和大老們如大導演斯皮爾伯格、沖獎高手哈維-韋恩斯坦等搭話都搭不上。更別說如大衛-格芬,默克多這樣的大亨。
他現在要做的是“忽悠”眼前的中國熱錢投資他主導的電影項目中。
他和朋友打聽過:這位年輕的中國老板號稱是股市高手,最近在美股中賺了不少錢,而且在中國的互聯網擁有產業。來好來塢開純屬玩票性質。
試想,誰僅僅就為電影公司開業花掉100萬美元的派對費用?
這簡直就是揮霍!
而他要負擔第四個孩子的大學費用,還要負擔他和妻子的保險、日常開銷,每天不得不辛苦的如同蜜蜂一樣工作。
…
杰里米-凱佩爾收起自己的思緒,講解道:“曹先生,好來塢在上世紀四五十年代的時候,確實如你所想的,五大三小電影巨頭,壟斷著好來塢。
而五大當時都有自己的院線。隨著二戰結束,司法部開始加大反壟斷力度,因而出臺了《派拉蒙法桉》。電影巨頭們不得不選擇保留發行體系,而將院線出售。
但是,隨著八十年代里根大統領的上臺,推行新自由主義,這使得各大電影巨頭開始不斷突破派拉蒙法桉的限制,不斷的兼并、收購各大院線的股份。
形成一個交叉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院線格局。這其實已經形成新的事實上的垂直壟斷。
好來塢的獨立制片公司,出品數量總和已經是六大的兩倍。但他們拿不到影院第一輪的放映權。生存環境大大的惡劣。
而各大電影巨頭并不尋求控股某一院線,更重要的原因在于,隨著制片成本的不斷提升,其實十年前,好來塢這里已經沒有一部電影能夠單靠票房盈利!
一部大爆的電影,更依賴于dvd、在電視上放映、周圍衍生品等渠道帶來的收入。而這恰恰發行領域的事情!
現在的好來塢六大,并不單單是電影公司,而分別是一個個的傳媒集團。涉足電視、報紙、互聯網、主體公園、衍生品開發等業務。
所以獨立制片公司,根本無法撼動六大的地位!除非你變成一個新的傳媒集團。但現在哪有那么多空間留給你?現在沖擊好來塢六大的反而是奈飛、亞馬遜、臉書、napchat這些硅谷企業。具體的我也不太懂。
現在好來塢都這么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