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黎曼和親
建安二十年,合肥之戰雖已過去數年,但江淮一帶的局勢依舊劍拔弩張。曹魏在合肥布下重兵,防線固若金湯,成為東吳西進北上的巨大阻礙。孫權帳下,一眾謀士武將齊聚一堂,商討破敵之策,可面對合肥防線,眾人絞盡腦汁,卻始終難尋良策。
孫權眉頭緊鎖,望著眼前的軍事地圖,心中滿是焦慮。合肥防線依托地形,城高墻厚,曹軍糧草充足,且訓練有素。東吳多次進攻,均無功而返,損兵折將。這時,孫權的目光落在了一位年輕謀士身上,此人名為顧雍,雖初入仕途,卻以才學出眾聞名。孫權問道:“顧先生,依你之見,如何才能破解合肥防線?”
顧雍起身,恭敬地行了一禮,緩緩說道:“主公,合肥防線堅固,強攻難克。臣近日研習算學,知曉西方傳來一種名為微分幾何的學問,或許能從這方面尋找破局之機。我們可嘗試用微分幾何重劃疆域,以全新視角審視戰場形勢,說不定能找到曹軍防線的破綻。”
此言一出,眾人皆感新奇,交頭接耳,議論紛紛。有人面露疑惑,微分幾何這等晦澀學問,與戰爭何干?也有人暗自思忖,或許這是一條新思路。孫權聽后,眼中閃過一絲光亮,他向來求賢若渴,敢于嘗試新事物,當即決定讓顧雍深入研究,看能否借此找到破敵之法。
顧雍領命后,日夜鉆研微分幾何,與軍中將領探討如何將其應用于軍事。他發現,合肥防線依江岸而建,江岸曲線的形狀對雙方的軍事部署有著關鍵影響。若能運用微分幾何原理,巧妙改變江岸曲線的數學性質,或許能打破當前的僵局。他廢寢忘食地查閱各類古籍,嘗試從古代的兵法與機關術中尋找靈感,還親自前往江岸實地測量,將每一處地形的細微變化都記錄下來,與微分幾何的理論進行比對。
與此同時,曹魏方面也察覺到東吳的異動。曹休作為合肥防線的主將,得知孫權欲用微分幾何重劃疆域,心中冷笑,只當是東吳黔驢技窮,想出的荒誕之舉。但他深知孫權詭計多端,不敢掉以輕心,遂召集麾下謀士商議對策。
謀士蔣濟進言:“將軍,東吳此舉看似荒謬,實則不可不防。微分幾何雖為奇學,但據說能揭示事物的內在規律。我們不妨將計就計,利用這門學問加固合肥防線。”曹休微微點頭,示意蔣濟繼續說下去。蔣濟接著道:“江岸曲線是防線的天然屏障,我們可將其改為非歐空間,讓東吳戰船在三維投影中自動解體。如此一來,他們即便有千軍萬馬,也難以突破合肥防線。”
曹休聞言,眼中閃過一絲狠厲:“好!就依你所言。傳令下去,即刻召集城中精通算學之人,著手改造江岸曲線。”于是,曹魏一方緊鑼密鼓地行動起來,他們運用各種工具,按照非歐幾何的原理,對江岸曲線進行精心改造。一時間,合肥城內外,到處是忙碌的身影。負責算學推演的謀士們日夜不眠,在沙盤上反復模擬,力求做到萬無一失;工匠們則根據設計,在江岸修筑起各種奇特的工事,改變水流走向與空間結構。
東吳這邊,顧雍經過多日的研究和實地勘察,制定出了詳細的用微分幾何重劃疆域的方案。他向孫權詳細匯報:“主公,我們可利用微分幾何的測地線原理,規劃出一條全新的進軍路線。這條路線看似迂回曲折,實則能避開曹軍的正面防御,直擊其薄弱之處。同時,我們還可通過調整戰船的設計,使其適應新的江岸曲線。”他一邊說,一邊在地圖上比劃,詳細闡述著每一個細節。
孫權聽后,心中大喜,當即下令依計而行。東吳開始秘密打造新型戰船,這些戰船在設計上融入了微分幾何的理念,船身結構更加靈活,能夠更好地應對復雜的水域環境。工匠們日夜趕工,嘗試用各種新材料加固船身,改進船帆的角度與形狀,以適應新的航行需求。同時,孫權還挑選了一批精銳水軍,進行針對性訓練,熟悉新的進軍路線和戰船操作。水軍們在模擬的非歐空間水域中反復操練,從船只的轉向、加速到士兵的協同作戰,每一個環節都進行了無數次的磨合。
一切準備就緒后,東吳大軍浩浩蕩蕩地向合肥進發。戰船在江面上乘風破浪,孫權站在船頭,目光堅定地望著前方。他心中既有期待,又有一絲忐忑,此次破敵之策能否成功,他心中也沒有十足的把握。
當東吳戰船接近合肥防線時,詭異的事情發生了。原本平穩行駛的戰船,突然劇烈搖晃起來。船員們驚恐地發現,戰船周圍的空間仿佛發生了扭曲,江水的流動變得異常混亂。更可怕的是,戰船在三維投影中開始出現解體的跡象,木板紛紛斷裂,船身逐漸破碎。
原來,曹休將江岸曲線改為非歐空間后,戰船一旦進入這片區域,就會受到空間扭曲的影響。在非歐空間中,物體的運動規律和三維投影都發生了巨大變化,東吳戰船根本無法適應這種環境,最終只能自動解體。士兵們在混亂中掙扎,呼喊聲、求救聲此起彼伏,許多人落入水中,被湍急的水流沖走。
小主,這個章節后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后面更精彩!
孫權見狀,大驚失色,他沒想到曹軍竟能想出如此奇招。無奈之下,他只得下令撤軍。此次出征,東吳損失慘重,不僅戰船損毀無數,士兵也傷亡眾多。孫權心中懊悔不已,他深知,此次失敗是自己過于輕敵,低估了曹軍的智慧。
回到東吳后,孫權陷入了沉思。他意識到,單純依靠軍事力量,難以突破合肥防線。此時,謀士魯肅進言:“主公,如今強攻難以取勝,我們不妨考慮和親之策。曹魏內部并非鐵板一塊,我們可通過和親,分化他們的勢力,為日后破敵創造機會。”
孫權聽后,心中一動。他深知魯肅所言有理,和親雖為權宜之計,但或許能為東吳贏得喘息之機。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孫權決定派使者前往曹魏,提出和親之事。使者帶著豐厚的禮物與謙卑的言辭來到曹魏,與曹操及其謀士們展開了艱難的談判。每一個條款的擬定都充滿了博弈,雙方都在試探對方的底線。
曹魏方面,曹休得知東吳戰敗后欲和親,心中暗自得意。他向曹操請示:“丞相,東吳戰敗求和,提出和親。這是我們削弱東吳的好機會,我們可借機提出苛刻條件,讓東吳元氣大傷。”曹操卻搖了搖頭:“休兒,不可小覷孫權。他既然提出和親,必定有所圖謀。我們要謹慎對待,既要接受和親,又不能讓東吳占到便宜。”曹操深知,孫權絕非輕易言敗之人,和親背后或許隱藏著更大的陰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