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六年,劉備在諸葛亮的輔佐下,已在益州站穩腳跟,勢力逐漸壯大。然而,周邊強敵環伺,曹操虎踞中原,孫權雄踞江東,益州雖地勢險要,但要想長期穩固發展,軍事防御上仍需下足功夫。
此時,劉備軍中一位名叫陳風的謀士,在偶然游歷中,從一位云游的西域奇人處,學得一種神奇的筑城材料與技術——水泥。這水泥混合沙石、水等攪拌后,能迅速凝固,且堅固異常,遠超當時普通的夯土筑城工藝。陳風深知這一技術對劉備大業的重要性,便迫不及待地將其獻給劉備。
劉備聽后,大為震驚,立即召集諸葛亮、法正等一眾謀士商議。諸葛亮仔細詢問了水泥的特性與使用方法后,眼中閃過一絲驚喜,說道:“主公,此技術若能廣泛應用于筑城,我軍防御將如虎添翼。益州地勢復雜,多有山川險阻,若能在關鍵隘口與城池修筑堅固的水泥城墻,敵軍想要攻破,難如登天。”劉備聽后,點頭稱是,當即決定讓陳風負責,全力推行水泥筑城。
陳風領命后,迅速組建起一支技術團隊,一邊培訓工匠掌握水泥制作與使用技巧,一邊在益州各地挑選重要戰略位置,開始修筑城墻。首當其沖的便是葭萌關,此關乃益州北部咽喉要道,劉備集團多次在此抵御外敵。在陳風的指揮下,工匠們將水泥與沙石混合,一層一層地澆灌堆砌,原本簡陋的夯土城墻在短時間內便煥然一新,變得高大堅固,墻體表面光滑平整,普通的攻城器械難以對其造成損傷。
隨著葭萌關改造完成,曹軍曾派小股部隊前來試探進攻,面對這全新的水泥城墻,曹軍的投石車、撞城錘毫無用武之地,士兵們攀爬城墻時也因墻面光滑而屢屢受挫。這一戰,曹軍無功而返,劉備軍則憑借水泥城墻,以極小的代價守住了葭萌關。此役過后,水泥筑城的威名在益州內外傳開,劉備也加快了在其他重要關隘與城池的修筑進程。
水泥筑城技術不僅提升了軍事防御能力,還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益州的政治格局。以往,益州各郡縣的防御工事多依賴當地豪族與士族的支持,他們出錢出力修筑城墻,在地方上擁有極高的話語權。而如今,劉備憑借水泥技術,能夠迅速且獨立地強化城池防御,對地方士族的依賴程度大大降低。這使得劉備在益州的集權統治得以加速推進,政令的傳達與執行更加順暢,地方事務的掌控力也日益增強。
然而,這一變化卻引起了益州本土士族的強烈不滿。他們原本在地方上享受著諸多特權,憑借著對地方防御的貢獻,在政治、經濟等方面都有著極大的影響力。如今劉備集權,水泥筑城技術讓他們失去了往日的優勢,這無疑是在削弱他們的利益根基。以益州大族張氏、黃氏為首的一批士族,開始暗中謀劃,企圖阻止劉備的集權進程,奪回他們失去的權力。
張氏族長張陵,為人陰險狡詐,善于權謀。他聯合黃氏族長黃權,召集了一批對劉備集權不滿的中小士族,在一個隱秘的莊園中秘密商議對策。張陵陰沉著臉說道:“劉備這小子,仗著這不知從哪來的水泥技術,肆意集權,全然不把我們這些益州本土士族放在眼里。長此以往,我們的家族利益將蕩然無存,必須想個辦法阻止他。”黃權點頭附和道:“不錯,可劉備如今勢力正盛,且有諸葛亮等謀士輔佐,我們貿然行事,恐怕不是對手。”
眾人一番討論后,最終定下了一條毒計。他們決定先在民間散布謠言,稱劉備使用的水泥是不祥之物,是從西域帶來的邪術,會給益州帶來災禍,以此蠱惑民心,引發民眾對劉備的不滿。同時,他們買通了一些負責水泥生產的工匠,讓他們在制作水泥的過程中暗中做手腳,降低水泥的質量,使修筑的城墻出現隱患。
不久后,謠言在益州民間迅速傳開,百姓們人心惶惶。一些不明真相的民眾開始對劉備的統治產生質疑,街頭巷尾都在議論紛紛。而在水泥生產環節,由于工匠被收買,幾處正在修筑的城墻出現了質量問題,墻體出現裂縫,甚至有部分坍塌的跡象。
劉備得知此事后,大為震驚。他立刻召集諸葛亮、陳風等人商議對策。諸葛亮眉頭緊鎖,沉思片刻后說道:“主公,此事必有蹊蹺。這水泥技術經多次實戰檢驗,本不應出現如此問題。如今民間謠言四起,城墻又出現質量問題,恐怕是有人蓄意為之。”陳風也一臉焦急地說道:“丞相所言極是,這些天我也發現了一些工匠行為異常,定是有人在背后搞鬼。”
劉備怒不可遏,下令徹查此事。諸葛亮派出了自己的心腹,暗中調查民間謠言的源頭以及水泥生產環節的異常情況。經過一番深入調查,終于揭開了士族們的陰謀。劉備得知真相后,龍顏大怒,決定嚴懲這些心懷不軌的士族。
他首先下令將參與陰謀的工匠全部抓捕,經過審訊后,依法處置。隨后,劉備又以謀反罪名將張陵、黃權等為首的士族族長逮捕。在朝堂上,劉備義正言辭地說道:“我劉備入益州,本是為了保境安民,興復漢室。這水泥筑城技術,乃是為了增強益州防御,抵御外敵,護我百姓周全。你們這些士族,不思報國,卻為了一己私利,蠱惑民心,破壞國防工事,實在是罪大惡極!”
然而,就在劉備準備對這些士族進行嚴厲懲處時,諸葛亮卻站了出來,勸諫道:“主公,如今我軍雖已查明真相,但這些士族在益州根基深厚,若貿然將他們全部鏟除,恐會引起益州局勢動蕩,不利于我軍長遠發展。不如對他們從輕發落,以儆效尤,同時恩威并施,讓他們重新為我所用。”
劉備聽后,陷入了沉思。他深知諸葛亮所言有理,如今益州局勢尚未完全穩定,若與本土士族徹底決裂,確實會帶來諸多麻煩。經過一番權衡,劉備最終采納了諸葛亮的建議。他下令將張陵、黃權等人革職查辦,沒收其部分財產,同時赦免了其他參與陰謀的中小士族。為了安撫士族,劉備還宣布,今后在益州的各項事務中,仍會給予士族一定的參與權與話語權,只要他們安分守己,不再圖謀不軌。
這場因水泥筑城引發的政治風波,最終在諸葛亮的巧妙斡旋下得以平息。劉備雖然沒有徹底鏟除士族勢力,但通過此事,也讓那些心懷不軌的士族有所忌憚,不敢再輕易挑戰他的權威。而水泥筑城技術,在經歷了這場風波后,也更加完善,繼續為劉備集團的軍事防御與發展壯大發揮著重要作用。
在接下來的日子里,劉備在諸葛亮的輔佐下,進一步鞏固了在益州的統治。他們加強了對水泥生產與筑城技術的管理與監督,確保城墻的質量萬無一失。同時,為了化解與士族之間的矛盾,劉備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選拔士族子弟進入官場,參與政務,讓他們在新的政治格局下找到自己的位置。
隨著時間的推移,益州的城池在水泥的加持下愈發堅固,成為了劉備集團抵御外敵的堅實堡壘。而劉備與本土士族之間的關系,也在不斷的磨合與妥協中逐漸趨于穩定。這場水泥筑城引發的政治博弈,不僅改變了益州的軍事防御格局,也深刻影響了劉備集團未來的發展走向,為日后蜀漢政權的建立與發展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