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發展迅速
徹底消滅三黃縣附近與起義軍作對的抵抗力量之后,李長安沒有任何松懈,反倒加緊了手中動作。
畢竟于他而言,占據一片土地只是施展抱負的第一步罷了,真正的千里之行才剛剛始于足下。
妖清朝廷目前雖然腐朽,但卻也還沒到墻倒眾人推的時候,在這種情況下,李長安想造反成功,難度之大可想而知。
每一個可供發展的窗口期,李長安都必須牢牢抓住!
清點完收獲的糧草和財富之后,李長安力排眾議,開始給三黃縣周圍的百姓分田分糧。
只要是三黃縣的百姓,愿意耕種土地,都能按照人均分到田產和糧食。
田產名義上還是起義軍的,但起義軍每年只收取一成糧食作為賦稅,在習慣了地主豪紳們動不動三成五成,乃至八成的稅收而言,簡直和白送沒什么區別。
洪災、瘟疫、饑荒……
這似乎是多災多難的一年。
可對生活在三黃縣附近的百姓們而言,其實都是他們每隔十年八年就需要面對一次的劫難而已。
甚至很多人都不是第一次經歷了,神經早已麻木。
“吳中之民,有地者什一,為人佃作者什九,歲僅秋禾一熟,一畝之收不能至三石,少者不過一石有余。
而私租重者至一石二、三斗,少者亦七、八斗。
佃人竭一歲之力,糞壅工作,一畝之費可一緡,而收之所得不過數斗,至有今日完租而明日乞貸者。”
這才是底層百姓們最真實的生活狀況。
現如今,最讓百姓們驚愕異常的是,天災人禍過后,他們沒得到官府的接濟,反倒得到了一伙‘反賊’的慷慨贈與。
難不成是老天終于開眼,體恤起他們這幫泥腿子了?
直到分糧分土的那天,百姓們都還是一副神游天外的姿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