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7章 1447湖廣官場
大明萬歷年間,張居正推行的一系列改革,對于大明王朝的延續來說無疑都是至關重要的。
而在這些改革措施中,全國土地清丈是其中一項重要舉措。
此次清丈運動不僅涉及范圍廣,而且包括各個地區不同類型的土地,不止是官田、私田一律納入清丈范圍內,就算是親藩宗室和朝廷勛貴,甚至朝廷一向以安撫為主的土地田地,也都要求全部清丈。
不止如此,內閣對各地的清丈行動要求多,非常強調執行效率,大部分地區在規定的三年內完成全部任務。
對魏廣德來說,通過此次清丈,朝廷不僅可以發現了大量隱匿的土地,從而增加了國家的稅收基礎,還可以通過這一改革,為后面魏廣德籌劃的的稅制改革奠定了基礎。
大明的財政收入不可謂少,但是太過分散,很難凝聚在一起。
該收稅的地方不收,文官們盡盯著沒錢沒底的窮苦百姓,如何能夠真正把國家財富集中到朝廷手里。
想想大明國祚二百多年,每年的稅收就沒超過三千萬兩銀子的時候。
這個數字,是將實物賦稅和銀錢相加的數字,甚至包括后來開征的各種工價銀等等。
雖然明朝一些早期谷物類糧食數量巨大,但因為那時候農產品產量高,而人口少,所以糧食價格低,折成銀錢后也不多。
大致上,只能說明朝前期和萬歷初期這兩個稅收較高的年份,國家實際稅賦總收入也只在二千三百萬兩上下,而在其他時間里,明廷的稅賦總入也不過二千萬兩。
而清朝從順治到康熙初年,國家因為戰亂破敗的不成樣子,清廷的賦稅也能達到這個水平。
順治初年,清廷賦稅收入都超過二千萬兩,大致和明廷時期收入相當。
到了康熙中后期,賦稅就沒有低于四千萬兩的時候。
這種情況一直維持到道光年間,因為鴉片貿易的原因,賦稅才曾經跌穿過四千萬兩這個紅線。
也正是因此,讓道光皇帝意識到鴉片的危害,著手開始禁煙。
據相關統計,唐、宋、元、清四個朝代的農業稅率大約都在7%左右,而明朝的農業稅率卻始終保持在4%以下。
例如洪武初年的農業稅為每畝交2-4斗,后又減少至每畝交1斗,也就是10公斤左右,可謂非常之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