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6章 1267批了
“難怪當初外面對徐閣老家有多少田地這么關注,原來他家竟有兩千頃田地,都比得上一些藩王府了。”
徐江蘭后知后覺,這才發現徐閣老家里那兩千頃田地似乎是真的有點多了。
此時還是萬歷初期,大明的藩王,特別是初代那些藩王已經經過了幾代,在原來皇帝的賞賜田地之外,已經開始了土地兼并,大肆侵占民田。
但是到目前為止,擁有萬頃良田的藩王府,暫時還沒有出現。
其實,大明的藩王府在設立時能夠從皇帝那里得到的賞賜田地數量有限。
宣宗在洪熙元年賜趙王田地80頃,開啟了明朝藩王官方賜田的先河。
在此以前,太祖朱元璋和成祖朱棣雖然也把自己的兒子封王,但是都只是賜建王府和每年從朝廷領取藩王俸祿,并沒有賞賜田地。
自此以后,皇帝賞賜藩王的田地就是幾十頃,也就是幾千畝。
這里還有個單位的問題,后世一般面積單位是公頃和畝,一公頃是十五畝地,不論土地肥力,有固定的面積。
而在大明使用的土地面積單位是頃和畝,一頃地等于一百畝土地。
而因為每畝的面積還要考慮土地肥瘠程度,所以實際土地面積并不相同。
所以,如果以為趙王所得到的八十頃賜田就是后世的八千畝田地,自然是錯誤的。
但是,藩王受封賞賜田地成為慣例以后,之后的藩王每次能得到的賜田數量就一直增加。
所以到了后面,藩王首次獲得賜田一般都超過百頃之數。
而且,因為后面的藩王受封賜田增加,原先的藩王也借此舔著臉用自己的錢不夠花為由,想方設法向皇帝討要。
面對這樣的請求,皇帝大多都會選擇接受,每次給予數十頃到數百頃田地的賞賜。
藩王府的田地,除了皇帝賞賜,還有就是他們自己私下里購置,甚至直接搶奪民田。
而且,因為大明對藩王府的所有生意都免稅,包括藩王府田地、店鋪都免稅,也導致許多民戶為了逃避賦稅,選擇把田地投獻給藩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