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7計策
嘉靖四十二年正旦大朝會,嘉靖皇帝依舊如往昔般沒有上朝,有成國公朱希忠領班行拜天禮于玄極寶殿,文武群臣各具朝服于皇極門行五拜三叩頭禮,免宴,賜節錢鈔,王府進賀人員及四夷朝貢使仍宴于闕左門。
這一年,海內公認的大奸臣嚴嵩致仕,雖然大明朝南北仍有戰事發生,但是在此刻滿朝大臣們眼中,經過去年下半年的撥亂反正,今年朝局應該會逐漸吏治清明,雖不敢說海晏河清,可也應該不會太差了。
六部中,最忙碌的自然還是兵部。
來自北方俺答汗部的威脅,和東南倭患,讓整個兵部時刻不敢輕忽。
不過,在朝會后,京官們自己組織的酒宴上,聊的最多的還是福建那邊的倭患。
堂堂一個興化府城,至今還失陷于倭寇之手。
左副都御史趙炳然掛兵部右侍郎銜,提督軍務,巡撫浙江,而譚綸掛右僉都御史銜巡撫福建。
同時,在朝中有心人的推動下,戚繼光的名字也出現在官員們日常談論中。
此刻,在眾多官員們看來,大明帝國在江南最能打的三位將軍都領銜參與圍攻興化府倭寇,目標自然是務必全殲,哪怕走掉一個都是不可接受的。
劉顯、俞大猷、戚繼光,都是可以獨自領兵打敗倭寇的將領,有他們在,東南防務自然可保無虞。
對于百官的樂觀,兵部卻依舊小心翼翼的,生怕期間發生什么不可測之事。
不過福建離京師千里迢迢,他們也只能憑借過時的文書分析那邊的形勢,最后一番商議后,還是選擇放權,由總督閩、廣都御史張臬和譚綸,以及劉、俞、戚三將商議。
兵部收回視線,全力布置北方長城沿線防務,防備來年俺答部再次大舉入侵。
為了盡快了解興化府城局勢,俞大猷和戚繼光都沒有跟隨大隊人馬前行,都帶著親衛快馬加鞭趕到了興化府城外,先后進入了劉顯大營中。
收復興化府城之戰,雖然朝廷認命由張臬統帥,譚綸指揮的,但真正打仗的還是他們三人。
連續幾日,三人的身影都出現在興化府城外,小心仔細的勘察地形。
而這伙倭寇不知什么緣故,攻占興化府城后也沒有洗劫一番就馬上逃回海上,倒是給明朝集結大軍提供了時間。
倭寇狙殺劉顯使者從而冒充其身份進入興化府,最終釀成興化府之禍的消息已經被證實,不過朝廷并沒有因此遷怒于劉顯,只是命其暫時指揮興化府附近明軍,包括距離府城不遠的平海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