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章 遺憾
時間回溯,回到了那個充滿生活氣息的早晨。
在哆來咪幼兒園廚房的操作間里。
黃駿熟練地將晶瑩的江米面輕輕灑入寬敞的大盆中,隨后,細流般的溫水緩緩注入。
選擇溫水,是出于對口感細膩的追求,旨在消除面團的任何結塊可能,同時保證最后面團的柔韌度。
水和面粉的比例也是至關重要,一比三的黃金比例,是制作出完美糯米糊的關鍵。
拿起筷子,朝著一個方向,一邊攪動一邊和這個面,直至那原本松散的粉末逐漸融合,化為細膩滑順、散發(fā)著淡淡米香的糯米糊。
沒錯。
他今早將要為孩子們帶來的,不僅僅是一頓早點,更是一道承載著華夏悠久飲食文化的傳統(tǒng)小吃——驢打滾。
成品黃、白、紅三色分明,煞是好看。
以黃豆面為主要原料,故稱豆面糕。
但是,為什么又稱為驢打滾呢?
應該是一個形象的比喻,制得后放在黃豆面中滾一下,如郊野真驢打滾時揚起的陣陣黃土,故而得名。
這一點連前人也發(fā)出了疑問,《燕都小食品雜詠》中便有云:“紅糖水餡巧安排,黃面成團豆里埋。何事群呼‘驢打滾’,稱名未免近詼諧。”
還說:“黃豆粘米,蒸熟,裹以紅糖水餡,滾于炒豆面中,置盤上售之,取名‘驢打滾’真不可思議之稱也。”
由此可見,驢打滾的叫法,在當時已約定俗成。
如今,很多人只知雅號俗稱,不知其正名了。
現(xiàn)在許多小吃店一年四季都會供應驢打滾,但大多數(shù)已經(jīng)不用黃米面,改用江米面以求更佳口感,但那份外裹黃豆粉的黃色誘惑與獨特風味始終未變,依然是廣大食客心中不可或缺的美味。
黃駿為了追求口感,故而也用江米面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