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奇起身,抱拳笑道:葉大人,且不管答案如何,桑不疑有如此見識,如此雄辯之才,可堪大用。看得出來,文奇對這個桑不疑也很滿意。葉坤點點頭,又問桑不疑:桑先生覺得,以你自己的才干,做什么官職合適?桑不疑施禮道:目前看來,閑職最合適。因為我初來乍到,對葉大人還不了解。不了解葉大人,我也不能放手做事。葉大人不了解我,也不敢讓我去做大事。葉坤哈哈大笑:桑先生至誠君子,果不欺我。這樣吧,你暫時跟著我,做一個軍師。等我們互相了解了,再給你安排合適的崗位。多謝葉大人。桑不疑拱手道謝。還剩下幾個孝廉,文奇和葉坤一一考核。大多都是酒囊飯袋,只有一個叫郭平的年輕人,還算不錯。據(jù)說郭平在鄰村辦事,遇上家鄉(xiāng)失火,這家伙奔跑到河邊,毫不猶豫地跳了下去,打算游過河去,搶救父母。結(jié)果這家伙不會水,灌了一肚子河水,被同伴救了上來。湊巧的是,來了一陣大雨,把家鄉(xiāng)的大火剿滅了。鄉(xiāng)鄰們都說,是郭平的孝心感動了天地,所以招來大雨滅火。葉坤看著郭平,問道:聽說郭先生的孝心,引來一場大雨,救了火,也救了父母,是真的嗎?郭平很老實,施禮道:那只是湊巧,和孝心無關(guān)。世上有孝心的人很多,但是沒聽說可以感動上天。葉坤點點頭,又問:你明明不會水,為何還要跳河渡水?情急而已,一時糊涂。也是個至誠君子,有一說一。葉坤點點頭,讓侯七和文奇重用此人。其他歪瓜裂棗的孝廉,葉坤都安排去養(yǎng)馬。但是有些孝廉不樂意,覺得受到了怠慢,表示要回家孝敬父母。葉坤也不想用這些人,樂得做人情,各自給了幾兩銀子,打發(fā)他們回家。親兵來報,公孫二娘已經(jīng)做好了幾個通風灶,請葉坤去看。葉坤帶上大家,去看公孫二娘的科研成果。一共三個灶臺,都是兩眼灶,可以同時燒兩口鍋。最小的灶臺,是按照三五人吃飯設計的;中間的,用餐標準十人。最大的灶臺,用餐標準二十人。葉坤看了看,笑道:各位大人都把衣袖卷起來,坐下來燒火試試看。我先來。文奇笑嘻嘻的,第一個體驗燒火。小灶升溫速度很快,只用雜草和干樹葉,也就一炷香的時間,燒開了一鍋水。而且屋里干干凈凈的,不串煙。葉坤向大家介紹:我?guī)熋糜X得,我們以前的鍋灶,需要用風箱,比較費力,所以設計了這個通風灶,省了風箱,也就是節(jié)約了社會財富;這樣的土灶,用的是土坯磚,也不太費錢,只要培訓一批熟練的工人,推廣下去,可以節(jié)省許多柴火,方便老百姓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