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0章 一顆黑洞
航行的時光總是枯燥的,但人類就寧可如此枯燥的航行下去,因為這代表著沒有哪個文明發現自己的航線,意味著自己是安全的。
到了英仙旋臂,恒星之間的密度漸漸變大了,但因為還在懸臂邊沿地帶的緣故,也不算太密集,恒星之間的平均距離大概在七十光年左右,這樣的距離對于橫跨旋臂那條航線來說已經夠近了,這也使得人類不需要為資源發愁。
四級文明層次的科技,只要有恒星系統就可以獲得能源,就算沒有巖質星球也可以從氣態行星那里撈取足夠的氫氦氫等輕元素,然后通過將之用于輕核聚變獲取能源,再用輕核聚變能源為反應堆,進行分離從而獲得氫分子的反物質。
當然,沒有巖質行星的話,就沒法獲得重金屬元素了,不過宇宙那么大、英仙旋臂那么多恒星,人類根本不用擔心,這個沒有,繼續前往下一顆恒星系統就是了,畢竟每次航行又不會把燃料都耗光光。
而面對平均七十光年的停靠點,人類也不打算一顆一顆恒星地走,而是每一次航行都至少橫跨三百光年。人類艦隊加滿燃料一次能走五百光年,只走三百多光年主要是為了省些燃料下來以應對可能出現的突發情況,而不一個個七十光年的走則是為了隱蔽性和省時間。
就這樣,人類大艦隊一路在英仙旋臂邊沿航行,年復一年。
忽然在某個時間點,天琴號收到了一條來自探測小隊的消息,說是在航線的附近發現一顆中等質量黑洞,距離航線僅有5光年不到,問天琴號是否要改變航線。
5光年不到很近了,靠太近會對曲速航行照成影響,所以當然要改道。
得到消息的天琴號立刻讓“天河之光”根據探測信息改變航線,不是直接改變整條航線,而是在虛空中拐個彎,繞開黑洞所在之后繼續向著目的地前進,人類艦隊每次航行都由富余燃料,在宇宙空間中拐幾個彎不成問題。
將命令向整個大艦隊傳達下去之后,人類的科學家們也沒閑著,在申請得到同意之后,便往黑洞所在區域排除更多探測器。
黑洞,宇宙中最神秘的天體這一,人類之前對它的觀測都是遠遠觀望,踏上星空之后,人類也是一直疲于奔命,根本沒有時間也沒用經歷專門湊近到一顆黑洞旁邊進行觀測,而這一次就是個機會。
大艦隊路過一個黑洞附近,科學家們當然不想錯過如初近距離觀測黑洞的機會,于是便有了這一次黑洞探測任務。
無人探測器是一方面,科學家們還在得到新政府部門批準之后出動了三艘科研船,而作為科研工作者、科學家他們本人也在科研船上。
當然了,既然要近距離觀測黑洞,那新政府自然也不能光讓三艘科研船和無人探測飛船前往,一些護航戰艦還是需要的,有一個以一艘行星級戰艦為首帶著數千艘海級戰艦的戰艦小分隊執行了護航任務。
不過話雖說是近距離觀測,但實際上以人類目前的技術是湊不到很近距離的,近距離只是相對于以往人類對黑洞的觀測來說。
這是一顆中等質量黑洞,經過初步觀測,人類科學家初步估算它的質量,大概有一百三十倍太陽質量,中等質量黑洞屬于人類地球時代天文學理論預測的一種黑洞,并且也在地球時代得到了觀測上的證實,不過這是人類第一次如此近距離的對其進行觀測。
按照質量劃分的話,往下一級就是恒星級質量黑洞,往上一級就是超大質量黑洞。理論上還有誕生期最早、尺度和質量極小的原初黑洞,是的沒錯,原初黑洞不是常人印象觀念里的無比巨大的黑洞,相反,它們的尺度和質量都極小。
按照如今人類物理學的定義,中等質量黑洞的質量范圍在一百倍到十萬倍太陽質量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