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4章
趙子易出身寒門,是宣德八年的探花郎,通曉農桑經濟。徐閣老在任的時候,重用門下弟子,他一直不得志。
陳閣老上臺后,時任戶部尚書的沈之修去了吏部,推舉趙子易做了戶部尚書。
趙子易上臺后,宣德帝對他也頗為關注。這人說話行事并不迂腐,也從不跟皇上和內閣哭窮。
沒銀子,就想辦法籌措銀子。拆東墻補西墻這一套,被他玩兒的極為順溜。
起碼以沈之修的眼光,深覺趙子易比他適合在戶部。
今日金御史一上殿,趙子易就一臉興奮地看熱鬧。這事怎么看,都跟他沒什么關系。
他正看的起勁,心里夸贊成王反應靈敏,可這瓜就忽然砸到他頭上了。
趙尚書立馬收斂了神情,一本正經地上前。
“之前說好的事,寧王殿下怎么變卦了呢?”
宣德帝看向李云州,“這到底怎么回事?”
李云州拱手說道:“回皇上的話,事情很簡單,那時候北疆缺糧少衣。恰好林家的商隊在邊城附近,臣就買了一批糧食,棉衣,炭火和藥材。”
“當時臣身上沒銀子,只能給林家打了欠條。”
“林家那位商隊的主事人絲毫沒遲疑,說就算不給錢也沒什么。他們就當為大周出一份力,東家也常賑災,他回去一說,東家也不會怪罪。”
“臣想,哪能白拿人家東西,所以執意打了欠條。這事臣前幾日還跟皇上說過,您可能政務繁忙,給忘了。”
宣德帝隱約記得有這事,當時李云州隨便一說,他順耳一聽。
金御史聽李云州一個巧合就解釋了,哪里能善罷甘休。
直接看向蘇清妤,“臣想問問沈三夫人,為何忽然籌措了那么冬衣?”
在金御史看來,寧王出自李家,當然對朝堂之事應對自如。但是沈三夫人一介女眷,林三少爺出身商賈之家,兩人總不會像寧王這么難纏。
從這兩人入手,興許就能找到給沈之修定罪的證據。
蘇清妤今日一身蔥綠色西番花刻絲綜裙,金鑲翡翠的首飾。挺直著脊背站在大殿中間,沉著端莊。
聽了金御史的話,蘇清妤開口說道:“臣婦娘親出身商賈之家,所以臣婦也好經商之道。籌措冬衣給三表哥,是想借著林家的商隊把衣服賣到邊城。”
“這也有錯?”
金御史追問,“去歲冬天是寒冬,那些棉衣在京城也賣的掉,怎么就非要賣到邊城?”
“還是說,賣衣裳是假,借機收買軍心是真。”
蘇清妤嘲諷地看了金御史一眼,“金御史難道不知道么?北疆邊城,比京城冷的多。”
“那些衣服確實在哪都賣得掉,但是賣到邊城,就能救下不少百姓的性命。”
“臣婦雖是婦人,但是也心系百姓疾苦。力所能及就能幫到他人,臣婦不覺得有什么錯。”
金御史被蘇清妤說的面紅耳赤,這一對比,倒顯得他不拿百姓的命當命了。
宣德帝眸光深邃,想起了上次林晚音上殿說過的話,【圣主臨朝,就算是婦人也愿意出一份力。】
果然是母女一脈相承,宣德帝并不懷疑蘇清妤的話。
金御史在蘇清妤這沒找到突破口,便轉頭看向林無塵,“敢問林三少爺,你們林家商隊管事,還能做這么大的主么?那可不是小數目,除非這些東西就是奔著收買軍心去的,是你們早就交代好的。”
林無塵淡笑了一聲,朗聲開口。
“金御史可能不了解我林家的規矩,整個大周三百六十個州府,林家幾乎都有生意。”
“林家給所有掌柜和管事都下過令,不管任何地方發生天災,各地的掌柜和管事都有權利開倉放糧救濟百姓。”
“金御史若是不了解,可以去之前受過災的州縣查看縣志,每次第一個賑災的是不是林家?官府衙門還要層層上報,但是林家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