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六章 云社更需要錢
另一方面蕭良也是想將地方所享受的稅返,盡可能留在云社鎮集中使用,更快更好的發展南亭工業園,親手打造一片具備一定水準的工業帶,以更快更好的帶動、促進東洲產業經濟的發展。
在唐繼華、李博等人的不懈努力下,南亭工業園四月下旬正式通過省級審批,還新增六百畝的工業用地劃撥額度。
蕭良原計劃也是五月過后,就著手辦理公司的轉注冊手續,又或者在南亭工業園注冊新的集團有限公司,將各大工廠、事業部子公司、銷售分公司的股權重新梳理一遍,確保將主要的地稅、國稅都從東洲當地繳納。
今年新增兩億的產能投資,以及今年就預計能給東洲地方直接提供近五千萬的財稅收入(將上繳國稅部分算上,今年上繳的總稅額預計將超過一個億),這也是蕭良無懼這次招商洽談搞砸、鐘云峰有可能朝他發飚的底氣所在。
搞砸多少引資項目,可能給地方造成多大的潛在稅收損失,宿云生物補上,不就完了?
難不成他還能看到自己的親哥哥被一個蠻橫無禮的投資客肆無忌憚潑一臉酒,也不發一發脾氣?
這沒有道理的。
說到底,他并沒有顧全大局的義務!
羅智林的剛硬脾氣,還是很投他的。
而羅智林既然提到注冊地的事,蕭良也直截了當談了他的一些想法:
“一直拖著沒有改注冊地,其實就是等南亭工業園通過省里審批,方便直接將公司落地到南亭工業園。唐書記跟羅書記您沒有提,汪興民書記明里暗里跟我提好幾次了。汪興民書記同時也希望能將市縣稅返,更多撥給到云社鎮使用。我在琢磨這么一個方案,不知道合不合適……”
“你說?!绷_智林神色鄭重說道。
“我說比如啊,比如說云社鎮以九四年上繳稅額為基數,接下來三年間,新增的市縣兩級稅返,都以獎勵的方式返還給云社集中使用。然后到九七年底時,再重新確定一個新的基數,基數以內的,以原有的比例在市縣及鄉鎮之間分成,基數之外后三年新增,再獎勵給鄉鎮——依次往后類推,我覺得可以極大增強鄉鎮發展經濟的動力!”
分稅制改革以來,江省以增值稅、企業所得稅為主的地方返還或者說享有比例,市縣以鄉鎮三級約占到總納稅額的百分之五十,其中市、縣兩級各約占百分之二十,鄉鎮僅為百分之十。
相當于注冊地在某鄉鎮的企業,每實繳一萬元稅收,鄉鎮財政大約能新增一千元的收入。
鄉鎮的產業發展本來就極為薄弱,沒有幾家成規模的企業,享有的稅返比例又低,再加上工業用地劃撥受限,交通及工業配套落后,都嚴重壓制了鄉鎮發展產業的動力。
然而當下諸多極具地方特征的小微私營企業,又多發源于鄉鎮基層;畢竟規模太小,絕大部分小微企業,都達不到進駐市縣經濟開發區、產業園區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