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風箏與秋千
原來,自從晏夫人落水,晏昉就對黃姨娘起了疑心。雖然之前黃姨娘就用各種辦法在籠絡他,但小小的晏昉非常清楚,這女人是想離間自己和母親的感情,所以從來不上鉤。
但是晏夫人落水流產后,晏昉卻一反常態,開始親近黃姨娘。
當然了,他這么做是為了查清母親落水的真相,果不其然,他親眼看見黃姨娘一連好幾天高興到不行,甚至有一次她當著晏昉的面,忍不住和貼身丫頭說,五百兩銀子買條人命,是一樁非常劃算的買賣。
這話雖然沒頭沒腦,但晏昉馬上聯想到晏夫人身邊那個自殺的丫頭。因此他認定,母親落水的事,就是黃姨娘暗中買通那丫頭干的。
即便猜到了真相,他也不能當場就把黃姨娘抓捕歸案,于是七歲的晏昉冥思苦想,最終,想出了一條計策。
他故意做出天真孩童的樣子,讓黃姨娘放下了戒心,又拿出大量的時間和這女人相處,以營造出一種孩子和庶母相處融洽的假象。
黃姨娘還很年輕,成天呆在自己的小院,其實非常無聊,她最喜歡的活動就是在晴好的春日午后蕩秋千,這就成了晏昉切入的一個最佳渠道。
春天既適合蕩秋千,也適合放風箏,晏昉故意在長輩們面前反復提及風箏,做出自己特別喜歡放風箏的假象,他順理成章地讓男仆給買了好幾個風箏,又買了最上等的一批風箏線,那線有粗有細,最細的一種媲美魚線,又韌又薄,稍微離得遠一些,甚至看不清線的存在。
為了報仇,晏昉親自做了好幾次嘗試,又趁著沒人,讓男仆李大坐在秋千上,自己用力地推,看他最高能夠蕩到多高的位置。李大是晏昉奶媽的兒子,平時照顧他的起居,他知道小少爺從小就是個機靈古怪的孩子,經常會有超出常人的思維,所以盡管他讓自己做各種奇奇怪怪、又不肯說明原因的事,李大每次都是照做不誤。
晏昉做了多次的試驗,最后,他找到了一個最佳的位置:在秋千兩邊的樹上,在最高的樹椏那兒,綁了一根最硬也最細的風箏線。
一般人在平地走,目光不會落在那么高的地方,通常頭部也不會碰到那么高的地方。
除非,你在蕩秋千……
除非,你蕩得格外高,就像某個愛把秋千蕩到最高點的姨娘。
事發那天,晏昉先是假意口渴,要喝水,而且非要喝“姨娘給煮的紅棗蜜糖水”。黃姨娘出于籠絡的心態,便讓自己的丫頭回房去取。
等丫頭走了,晏昉又熱心地對她說:“我來給姨娘推秋千!”
黃姨娘失笑道:“你還這么小,怎么推得動?”
“我不小了!我滿七歲了!”晏昉假意生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