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一章 巡禮使團
十二月廿三日。
天清地寧,諸事順遂。
宜,祈福,出行,遷居。
正是適合神佑巡禮的四國使團會師。
若要說這“神佑巡禮”,整體流程分為三步:
第一步,由神殿派出大神官領隊,在本國境內巡查,祈愿平安,確認百姓無虞、風調雨順。
第二步,四國巡禮使團會師,迎接圣殿。
第三步,圣殿領頭,共赴圣事。
所以可以說四國巡禮使團會師,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點,代表著四海在圣殿的統治下歸于一心,無上神的神輝遍灑人間。
那么要選擇什么地方會師,則是一個問題。
四國為了此事爭論不休,卻沒有一個答案。
若設在圣殿,自然最為莊嚴無可厚非。
然而一來圣殿非請不得入,即便是大神官亦須至期述職才可登臨。
其次,圣殿過于圣潔無垢,不能體現出人間疾苦的悲天憫人感。
若設在某一國境內,則難免不公平。
一來該國也會憂心外人借道生事;二來卻又貪那份神圣臨幸的榮耀。
這種矛盾的心思彼此摯肘,怎么都說不通。
最后好不容易終于達成一致。
直至不知哪位天才靈機一動,提議道:“不如,就在北境長城會師如何?”
此言一出,竟幾無異議。
北境長城雖隸屬唐國,守軍也是唐國,但其地理位置橫跨唐國與漠北,象征意義上,可以視作四國共御詭災的第一道防線。
更重要的是,長城所臨,正是深淵邊界,正是天底下最兇、最苦、最需要神明庇佑的所在。
于是,巡禮最后一站,定于北境長城。
只是,為避“擅入他國”之嫌,四國巡禮隊皆不取陸路,而改由天路前往。
天路不僅僅是通往雪山。
同樣的,也可以通往深淵。
而距離深淵最近的,自然就是北境長城。
……
唐國神佑巡禮的使團正行于天路之上。
兩側,是幽深無底的深淵之海。
霧浪翻滾,黑暗影影綽綽,不時有模糊的虛影在其中翻騰掙扎,探出一段段扭曲的肢節,或一根根蠕動的觸須,欲從天路邊緣將這路上的神官們拖入其中。
好在每當這些詭異之手靠近,便有一道圣潔的柔光自眾人腳下升起,焚灼著那些觸手般的影子,逼它們倉皇退散。
又暫時換得一絲清靜。
然而前路依舊濃黑壓頂,天路沉沉寂寂,仿佛永遠沒有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