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1章 清風街血案
只要在籌備組正式成立前,在籌備組里擁有過半支持率,便可以通過教育改革。
正式籌備組大名單一百五十人中,要有七十六票。其中尚有一百三十名委員,尚未得選,要尹照棠背出一百五十人的大名單不現實,但擴大到最大范圍,頂多五百名備選者。
派人仔細梳理背景和立場,結合風險,利用內地信息源驗證,推出誰會入選,答案也八九不離十。
再與備選者進行溝通,支持他者,上,不支持者,下,便可促成改革成功。
大名單仲每位委員,其實也都是各自領域的巨頭。也不用著想把過半數的人,變成自己人,在制定政策上呼風喚雨,無所不能。
國內用籌備組代替過渡政府,便是不希望“港英政府”的基因,延續到特區政府身上。
但用一項政策的支持當作條件,交換尹照棠在其它政策上對委員們的支持,則是政治上的常用手法。
在某個民主體制里,只有一張選票的“獨立席”,往往被當做棋子利用。只有在非常特殊的情況下,會成為勝負手。
而有兩張以上的選票,便可稱為“團體票”,往往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大事小事,每個有政治訴求的人,都會爭相拉攏各個團體。
如果團體票再擴大,具有頃刻間影響左右局勢的力量,便是傳說中的“團團伙伙”,“獨立山頭”。
霍生有著商界最多人的支持,是非常明顯的“團體”,嚴格來講,尹照棠都算“霍氏山頭”的人。未來大名單里,霍生也掌握著一個大團體,所以能欽點“華哥”做話事人。
大律師羅德臣則是“獨立席”,沖得猛,喊得兇,愛搞事,但其實起不到大影響。尹照棠目前只和廖生達成同盟,算是“霍家山”下“二人組”,一個非常非常小的團體。
要是能在委員會擴大名單時,推選“廖志鴻”,“梁超英”,“胡博超”入選,便有四票。再拉攏邵毅,余少澤等人。
若能搞出“十人組”,那么交易利益便會非常方便。到時反對他的人,他都反對,即可令反對他的人,不再反對。
“沖著目標,干到底!”
尹照棠暗下決心,打算連為廖志鴻,梁超英,胡博超三人造勢,90年前,在第一次擴大名單的時候,把三個人推進去,在97前,盡量多推幾個,以此達成政治訴求。
在首都開完第一次會返港后,僅十天,中英便簽署具有法律效力的《聯合聲明》,回歸一事,塵埃落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