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竹影尋聲
“樂海一舟”引發的輿論風波,像一場突如其來的夏日驟雨,來得猛烈,去得也快,留下的卻是洗刷過的清新空氣和更加堅實的地面。王強發現,那些原本可能存在的、對自己音樂風格的疑慮,似乎在這場“保衛戰”中被大眾自發地消解了。人們用最直接的收聽、點贊和評論,表達了對《吾心安處》的認可,也無形中給了王強莫大的底氣。
但江曉的提醒和下一輪“跨界融合”的主題,像兩根鞭子,輕輕抽打在他剛剛獲得喘息的神經上。他明白,一次的成功不代表永遠,尤其是在這個瞬息萬變的舞臺上。他需要拿出新的東西,證明自己不只是那個唱著鄉愁的“幸運兒”。
“竹子?”練習室里,小胖瞪圓了眼睛,手里還拿著半個剛啃了一口的蘋果,含糊不清地問,“強哥,你想用竹子做文章?這玩意兒……能搞出啥名堂?”
王強正對著平板電腦,屏幕上是各種關于竹子的資料。有水墨畫里的瀟灑竹影,有古代文人墨客詠竹的詩句,有竹制樂器的圖片和介紹,還有竹編工藝的繁復圖樣。“竹子在中國文化里,寓意很多的。”王強滑動著屏幕,眼神專注,“你看,它中空,代表謙遜;有節,象征氣節;堅韌挺拔,又不失柔韌。我覺得,這跟我想表達的一些東西,挺契合的。”
小胖把蘋果核精準地投進垃圾桶,湊過來看:“寓意是挺好,可這怎么融進歌里啊?總不能唱‘我的家鄉有竹林,竹子很綠很挺拔’吧?那也太……太那個啥了。”他比劃了半天,找了個詞,“太像小學生作文了!”
王強被他逗笑了:“當然不是這么簡單。我在想,能不能從竹子的聲音入手,或者它的形態,它的精神內核……”
“聲音?”小胖來了興趣,“竹子能有啥聲?風吹竹林的沙沙聲?還是……那個?”他突然想起什么,跑到墻角拿起掃把,用手指模仿著敲擊竹板的動作,嘴里還念念有詞,“快板那個?‘竹板這么一打呀,別的咱不夸……’強哥你要說快板?”
王強哭笑不得地看著他耍寶:“不是快板。我想找一些更……嗯,更融入旋律的聲音。比如,竹笛?或者簫?”他在平板上搜出一段竹笛獨奏,清越悠揚的笛聲流淌出來。
小胖聽了一會兒,撓了撓頭:“好聽是好聽,但感覺……跟你之前的風格有點不搭啊?你那吉他一彈,是溫暖樸實的調調,這笛子一響,有點飄,像武俠片里的大俠要出場了。”
王強也皺起了眉頭。小胖的話雖然糙,但有點道理。他之前的歌,根植于生活,帶著泥土的芬芳。而傳統竹樂,很多時候追求的是一種超脫的意境。如何將這兩者自然地融合,而不是生硬地拼接,是個難題。
他又想起“樂海一舟”的批評,說他音樂性不足,旋律簡單。或許,這次的“跨界”正是一個機會,可以在音樂的豐富性上做些嘗試?但這會不會丟失了他最被聽眾認可的“真誠”和“質樸”?
一時間,各種念頭在腦子里打架。他嘗試著哼唱一些旋律,試圖加入一些模仿竹笛的滑音或是模仿竹葉摩擦的節奏,但總覺得別扭,像是給一件棉布襯衫硬縫上了一塊絲綢補丁,格格不入。
“要不,”小胖看他一臉糾結,出了個主意,“咱們搞點視覺上的?到時候舞臺上擺滿竹子,你穿一身綠衣服,頭發也染成綠的……”
“打住!”王強趕緊制止他越來越離譜的想法,“我這是唱歌比賽,不是cosplay大會。”
他關掉平板,拿起吉他,手指無意識地撥動著琴弦。溫暖的音符在指尖流淌,卻無法撫平心頭的焦慮。他知道,“竹”這個方向是對的,它蘊含的力量和文化底蘊足夠深厚,但如何找到那個準確的切入點,讓它和自己的音樂血脈相連?
他試著彈奏一些更復雜的和弦,加入一些轉調,模仿傳統音樂的調式,但感覺像是為了復雜而復雜,失去了原本的流暢和自然。他甚至嘗試著加快節奏,想營造一種“竹林聽風”的動態感,結果卻顯得有些急躁,破壞了意境。
“煩死了!”王強有些泄氣地放下吉他,靠在椅背上。創作的瓶頸期,總是來得猝不及防。
小胖看他這樣,也不敢再開玩笑,小心翼翼地問:“強哥,要不……咱們換個元素?我看網上說,那個誰誰誰,準備搞青花瓷,還有人要融蘇繡,聽著都挺高大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