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的本質是一般等價商品! 貨幣改革的表象是用銀子換銀幣,本質是用銀子買銀幣。 換個思路想的話,可以把貨幣改制理解為一筆生意。 大明朝廷是賣方,老百姓和士紳是買方。 在這筆生意里,賣方擁有絕對的霸權。 但是 崇禎為了不破壞大好的局面,決定用商業手段把東西賣出去。 由于銀幣是有特殊屬性的商品,所以崇禎的方法不是強制百姓用銀子買。而是找托制造出銀幣搶手的假象,并傳出朝廷打算禁用銀子的消息。 雙重攻勢下,普通老百姓慌了。 他們本以為沒人會主動拿銀子換銀幣,沒想到換的人不但多,還一個比一個有錢。 有的人出手就換幾百上千兩,直接把庫存換沒了,不給后面的人機會。 換不到銀幣的百姓開始恐慌,恐慌的情緒迅速傳了出去。 他們位卑權輕,斗不過也不敢和朝廷作對,于是紛紛拿出家里的銀子想第一時間換成大明圓寶。 陜西幣制改革的第四天,托的數量大幅度減少,百姓的數量大幅度增加。 不過 大明錢莊和寶源局還是沒有敞開了給百姓換,而是每天限制一定數額。 一是寶源局每天鑄造的銀幣數量有限。 二是崇禎有旨意:前期一定要制造出一幣難求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