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度量衡
朱煜申從婁塘回來之后,一個下午都把自己關在書房里,試著用炭筆畫了幾張圖紙,發覺雖然炭筆勉強能用,但一不小心就把手,紙和身上弄得黑乎乎一片,決定還是要把鉛筆快點弄出來。于是把自己的小書童叫來,如此這般一頓吩咐,讓他去準備碳粉和黏土,指揮著他加水攪拌,搓成細長條,切斷曬干,拿到爐灶里去燒制,把個小書童弄成了個黑猴子,最終于做出了鉛筆芯,一通忙乎直到天色傍晚才叫上朱福帶著書童去了家里的木工坊,正在摸魚的木工師傅見他們進來趕緊停了手上的活過來施禮,朱福指著其中三個比較年長的介紹道:
這位韓師傅,是這木工作坊的頭,我們都叫他韓頭。
這位是馬師傅,以前在陜西九邊軍營做過,前年逃難過來的,老太爺見他能打造點軍中之物,留下的他。
這位是咱們本家,朱師傅,以前是中都的大匠,流寇破中都那年來的我們家。
其他的都是他們三位的徒弟。
朱煜申和他們一一打了招呼,讓其他人回去繼續干活,只留下三個老師傅說話。
先了解了這三個老師傅是否認字,又把阿拉伯數字符號教會了他們三人,朱煜申先是把一套圖紙打開,給三個人仔細解釋道:
這是一套尺子,包括一把直尺,直尺長一米,然后用刻度把它等分為十分米,然后再分為更小的十厘米,十毫米。我要你們找堅硬不易變形的木料,把它做成標準尺,專門存放起來,以后以此為準將制作很多很多不同長度的尺子,每一把都要以它為準標明刻度。另外一把標準量角器,一把等腰直角三角尺,一把三十度直角三角尺。
接著又拿出其他幾套圖紙,分別是大小不一的天平,游標卡尺,圓規,升具。
三個師傅一一仔細地看過圖紙,都認為制作不難,只是上面的刻度標識要費些時間,答應明天就能拿出首套樣品。
朱煜申又把所有匠人召集在一起,要求他們必須要學會認字,考慮了一下,又讓朱福安排私塾的先生每天開夜校教千字文,要求所有家丁,女傭和雇工都要去讀書認字,三個月后考試,考試合格者一次性獎勵二兩銀子,不合格者必須復讀重考,三次不合格者統統給我趕出府去。朱福笑著答應道:
少爺真是大手筆啊,這從古至今還真沒哪個主家讓自己的家奴必須讀書認字的,老太爺讓您當家真是慧眼識珠啊!
朱煜申也不理他,繼續拿出一套圖紙交給三個老師傅道:
這些物件你們要等做好前面的尺具后才能著手制作,每個物件你們必須按照圖上標明的尺寸制造,其誤差要控制在半毫米以內。等我此次出門回來,我會來驗收,每驗收一套合格品,賞你們一兩銀子,希望你們別為我省錢啊!
三個老師傅連連稱謝。
臨走時朱煜申又想起了后世的制圖板,和那個本家師傅解釋了一番,讓他用直尺,木板,絲線,小圓盤專門為自己做一塊制圖板。
最后四少把小書童留在了木工間,和韓頭說了下要求和大致的工藝,讓他安排了兩個小木匠用松木幫著小書童一起把鉛筆做出來后帶回來。
第二天下午,韓頭帶著兩個小徒,搬著兩套剛做好的尺具樣品進了朱煜申的書房,朱煜申仔細檢查之后非常滿意,都用私印做了標記后,就留下一套樣品做基礎檢驗度量衡,另一套讓他們帶回去做基礎制造度量衡,要求工坊分段分工制造,先做二十套出來,每一個又必須拿來讓朱福用另一套檢驗度量衡檢測驗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