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敲響大清滅亡的喪鐘
“但到了7月,隨著直隸提督聶士成戰死,天津淪陷。”
“找了一些義和團在宮里表演刀槍不入,讓慈禧相信義和團有實力對抗洋人。”
“參與東南互保的九個省中,山東離京城最近,因此袁世凱收到的電報最多。”
“于是袁世凱便扯各種理由不動身,一會說沒準備好沒法去,一會又說義和團作亂,自己實在抽不出兵力支援。”
“此時的慈禧很清楚,這仗打不贏,洋人又只買李鴻章的面子,要想平息事端,非李鴻章出馬不可。”
“慈禧聽說義和團打洋人,又想起當初西方各國反對他廢黜光緒,心里頓時便產生了利用義和團制衡列強的想法,清政府對義和團的態度由此也發生轉變。”
“正所謂凡是朝廷的旨意都是正確的,凡是朝廷旨意前后矛盾的,以有利于我等的為準。”
“不堪因戰敗而丟面子的慈禧態度又變了,開始對主和派官僚大開殺戒。”
“玉賢主政山東期間,縱容義和團燒教堂、殺洋人,在被西方各國連續抗議后被清政府免職。”
“1898年9月,在頑固派官員剛毅等人的煽風點火下,慈禧頭腦發熱。”
“就連各國公使也是紛紛照會總理衙門,揚言如果光緒被廢,必將在國際上造成不良影響,望好自為之。”
“慈禧通知地方督撫,洋鬼子打到家門口了,朝廷決心迎戰,你們都來幫忙。”
即便慈禧想要動手解決公然挑釁清政府的東南九省,至少也要渡過八國聯軍侵華的危機再說。
“1900年1月,慈禧不顧外界的反對,發布維護義和團的詔令。”
從第一次鴉片戰爭開始,他們老百姓的日子越來越清苦,都已經快要活不下去了。
“我含辛茹苦把你養大,你卻串通外人要殺我?”
不知道為什么,他心中隱隱有一種感覺,大清國很可能會亡于這場戰爭。
“李鴻章是淮軍領導人,劉坤一是湘軍大佬,張之洞與湘淮兩系的關系都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