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改朝換代
“683年,李治駕到奉天宮,之前武則天從封泰山以后,勸李治封禪中岳,因為李治當時患病而中止。”
“李治封禪中岳后回到洛陽,病情加重,命令太子李顯代理國政,宰相裴炎等人協助處理政務。”
“同年十二月,李治在洛陽貞觀殿駕崩,遺詔讓太子李顯在靈柩前即位,大臣裴炎輔佐政務。對于軍國重大事務,武則天可以作出決斷。”
“四天以后,李顯即位為唐中宗,尊武則天為皇太后,朝廷政務由武則天決策。”
李世民:這個女人安的什么心,稚奴明明已經病重,需要好好休養,結果這女人可倒好,還要拉著稚奴不辭辛勞的跑去中岳封禪,這樣一來豈不是加重了病情,其他大臣都是干什么吃的,也不知道加以阻攔,就這樣眼睜睜看著稚奴的身體被拖垮。
他此刻嚴重懷疑這一切都是武則天故意搞出來的,就是為了拖垮稚奴的身體,加重病情,想讓稚奴快點駕崩,從而獨攬大權。
如今結果也正是這樣,稚奴封禪中岳回來后不久就駕崩了,不得不令他懷疑是武則天安排的這一切。
劉徹:搞不懂李治在想些什么,朕不相信他看不出來武則天獨攬大權的野心,怎么臨死前還要把軍國大事的決策權交到武則天手上,這不是擺明給繼位的李顯找不痛快嗎?
按理來說,李顯繼位的時候年紀也不小了,完全可以獨當一面。
李治要是臨死前直接把權力交到兒子李顯手上,也就沒有后來的武則天改朝換代這一說了。
李顯當了皇帝,頭上還有一個野心勃勃的太后壓著,這種感覺別提有多憋屈了,他是最能體會李顯的憋屈感覺。
記得他當初當上大漢皇帝,本以為大權在握,可以隨心所欲,調集兵馬攻打匈奴,可沒想到卻要受到太皇太后的掣肘,他干什么都要聽太皇太后的。
后來太皇太后去世之后,他本以為出頭了,可以行駛皇帝的權力,可沒想到他的母親也來干預朝政。
走了一個太皇太后,又來一個太后,他當初處處受到掣肘,可把他憋屈死了。
因此,他非常理解李顯的處境,有武則天這么強勢的太后壓著,李顯不過是一個窩囊皇帝。
李治倒是非常理解臨死前的自己為什么會把軍國大權交到武則天手里,因為在得知武媚娘篡位之前,他也是同樣的想法,想著臨死前把軍國大權交到媚娘手上。
原因很簡單,李顯太過柔弱,肯定壓不住朝堂上的關隴門閥勢力。
也只有媚娘才有能力死死的壓制關隴門閥,不至于讓皇權被朝堂重臣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