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做個游戲(加更4700字)
第二天,課程從400座的大階梯教室挪到600座的小禮堂,實際人數擠著并加座后已接近800。
范寧從ii級和弦、vi級和弦的講解開始,引入了阻礙終止的樂段擴展手法。
和聲寫作中的變化音開始出現:下屬七和弦、導七和弦、屬九和弦、重屬和弦、中古調式以及霍夫曼民族音樂中的自然調式...這些眾人平時就有使用,但用得十分混亂和“憑感覺”的素材,在范寧前一天扎實的理論鋪墊基礎上,全部變成了條理清晰、可按需采用的靈感語匯。
第三天,地方又換成了800座的中型禮堂。
而且音樂學院全院老師,從教授到副教授、從講師到助教幾乎快來齊了!
單看比例,比學生來得還多。
要知道,雖然圣來尼亞大學偶爾有大音樂家過來交流講座時,場面也是爆滿,但那是學生,老師可沒來得這么齊過。
如今師生一起坐在臺下聽課,這場面實屬罕見。
最后這天,在擠著超過千人的聽眾面前,范寧終于開始了離調、轉調與半音體系模進手法的講解。
他詳細地將調性之間的遠近關系分門別類討論,從平行調和同主音調的轉調,到相差一個調號的近關系轉調,從相差兩個調號的次近關系轉調,到相差三個調號以上的遠關系轉調,還有模進轉調或意外轉調...每種情形他都有完整的手法過程展示,并舉出了與之相符的大師作品桉例。
最后,范寧還奉上了三個轉調技法中常用的“殺器”。
交替大小調的降6級三和弦(tsvi)、那不勒斯或拿波里和弦(n/bsii)、屬七和減七的等音轉調和弦...
很多人到這里才后知后覺地發現,好多好多大師桉例中被認為是絕妙轉調的片段,都可以按照這些手法進行模彷。
他竟然能將其總結歸納到如此高度!
而且每講一個技法時,都將其掰開揉碎,還原自己拆解的過程,相應作品的應用桉例也是信手拈來,足以見其涉獵之廣。
這些堪稱無價的技巧,就在這一方禮堂內,被范寧源源不斷地康慨倒出,純粹看聽眾能收獲多少!
沒聽成課的人,損失無法估量。
最后這門范寧講授的第一門課程,以和聲功能圈的總結、和作品調性布局的基本原則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