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趨同的歷史
焚尸匠慘,流民營更慘。
流民營暴動的消息在清早傳遍了整個碼頭,同時也帶來了最新的消息。
情況比秦河估算的還要糟糕,整個流民營不復存在,流民十不存一,余者潰散。
官兵傷亡千余人。
皇帝下旨撫民,在腐敗無能的官僚運作下,以顏面盡失的慘劇收場。
碼頭民眾反應不一,各自有各自的看法。
街頭賣燒餅的喬三黃拍手稱快:“殺的好,這幫鄉(xiāng)下來的土柴火憑啥來京都,京都是京都人的京都。”
賣菜的黃阿婆直搖頭,連說:“造孽喲。”
面攤上的船夫們面帶喜色,因為沒了流民,工錢可能會漲。
茶館的劉快嘴天還沒亮就準備好的新的說書——《流民營暴亂之秘》,并準備分成五章二十回來說。
但絕大部分人都無暇太過關注這件事情,因為生活的重壓已幾乎榨干了所有的力氣,發(fā)幾句牢騷、咒罵幾句,就到頭了。
甚至還不少人完全漠不關心,就比如說這賣豆腐腦的楊巧兒。
秦河憑借順風耳聽到百步之內(nèi)所有人說話的聲音,只有要巧兒,除了收錢就沒坑過聲。
楊巧兒是誰?
就是徐長壽大半夜上門幫人磨豆腐“交朋友”不成,反被打出來那位豆腐西施。
楊巧兒出身漁家,雖已生育,但身段玲瓏,該凸的凸該翹的翹,蜜汁滿滿,風韻猶存。
按說這模樣,該嫁個好人家,不用拋頭露面討生活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