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總統府妥協與改變
“這家日本工廠叫川崎制鐵,一家非常年輕的鋼鐵公司,這在我看來,本身就是一個奇跡,這件事之所以在日本引起社會的高度關注,是因為此舉打破了日本官僚主導的經濟統制,稱得上是另外一個奇跡。”
這事情基本只在日本傳播,連美國人都不屑一顧,更何況阿根廷人,他娓娓道來,添油加醋把這件事說了出來,
這個事情還是菲利普發電報跟他說的,而圣赫塞直接跟他說,要向這個日本人學習,他做的事情對于日本來說非常偉大,幾乎重塑了日本的精神,日本戰敗后已失去了靈魂。
“就我們阿根廷來說,目前的社會凝聚力也在呈現出不斷衰弱的趨勢,有些人甚至打算離開阿根廷了,移民去其他國家,事實上我聽到這個事情的時候,非常震撼,一個國家的崛起,必然是人民精神的重塑,我為鋼鐵工業搖旗吶喊,也有這個原因,向這家日本公司學習。”
阿根廷人已經有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的跡象,像梅坦鎮賽德克水泥廠廠長的兒子就已經移民美國了,要不是賽德克已經50多歲,指不定他也移民走了。
這其實也是移民國家的弊端,圣赫塞必須阻止這個情況,阿根廷人本來就少,重塑民族精神,正是良方。
“在今年接連創造奇跡西山彌太郎,都是擁有不向強權低頭的反骨精神的人。”
圣赫塞補充道,在座的這些人,也有些沉默,事實上激進黨是反對獨裁政府的,但他們處于弱勢,反抗也并不激烈。
“我們阿根廷長期被強勢力量壓制,處于這種逆來順受的環境之中,很難出現富有開拓精神的領導者,像阿圖羅先生這種強硬派領導人,其實非常稀缺。
雖然日本的這些人也都面臨著“槍打出頭鳥”的嚴酷現實,但他們絕不屈服,始終堅持即使被打也要出頭的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這是我想學習的東西。”
1946年必隆上臺后,極力推行倡導獨裁統治的必隆主義,必隆主義成為阿根廷國家政治象征,而這種獨裁統治的歷史,其實已經伴隨著阿根廷獨立后的一百多年,阿根廷人民的反抗從未停止,但總是被壓制。
“你說的都很好,除了一些話說的不太到位,其他的我覺得說的很有道理。”
在座的人大多都認真點點頭,顯然圣赫塞的見解也是比較深刻的,哪怕在政治上來說還有些幼稚,如果無視拍馬屁來說還好,這番話已經相當了不起。
“隨著農產品出口的擴大,土地所有權越來越高度集中,而大量農民卻無地耕種,在城市,與農產品出口有關的行業滋生了一個富有者階層,
制造業的起步也造就了一批暴富者,而無數城市居民則因失業無法擺脫貧困,必隆的高福利政策其實對城市居民是利好的,但不可持續,因為財富蛋糕做不大,甚至在變小最后消失。”
事實上阿根廷的工業規模雖然不大,前十多年還是有點料的,現在卻都因為坑隊友的海關稅收,加上一五計劃幾乎都是跟輕工業和出口農產品加工業有關,重工業和鋼鐵業毫無進展,半死不活,圣赫塞翻看歷年阿根廷的工業數據,一臉感慨。
資源國總是不缺運氣的,1940年代,阿根廷撿漏二戰,再次丟棄了那些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初級食品加工等初級工業,大賣各種資源,GDP也能保持6%以上的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