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臣有個想法。”
“講。”
“打大明朝開始,江南百姓就開始大規模種植經濟作物,主要是桑和棉,因其收益高于種糧。臣在情況最嚴重的松江府做了調查,經濟作物種植面積占據了總耕地數的6成。”
“而如今棉紡工廠扎堆開業,原棉價格一路看漲,百姓趨之若鶩。長期以往,只怕糧食會成為大問題。因此,臣建議——改棉為稻。”
……
李郁沉默了一會,
說道:
“桑田絕不能動,絲綢產業還要擴大。所以,只能改棉!”
“騰出來的棉田至少有6成必須改種糧食。桑田適度擴大,也無不可。”
“以旨意強壓百姓,百姓表面順從,然心中怨恨。換一種方式吧,借進口東印度公司棉花的契機打壓棉花價格,讓棉花種植無利可圖。宣傳署配合放風,就說海外棉花尤其廉價,原棉價格只會不斷下跌。”
如此變動,恐涉及工業。
工業大臣杜仁趕緊發聲:
“萬一以后海外棉花渠道斷絕或者價格暴漲,咱們的那些棉紡工廠、制衣工廠怎么辦?”
李郁笑笑:
“斯當東歸國之前和寡人懇談許久,他說這幾十年,歐洲各國的棉紡行業迅速發展,殖民地的棉花種植面積也在節節攀升。而棉花是東印度公司的出口拳頭產品,他們舍不得咱們這個龐大市場!”
“寡人琢磨過,斯當東要想站穩倫敦貴族圈,就必須和我們搞好關系。他存在的最大價值是充當兩國之間的橋梁。若是兩國交惡甚至不再來往,價值就消失了。如果說,撒克遜王國誰最害怕兩國關系惡化,第一個應當是斯當東,第二個是阿德萊德。”
眾大臣煥然大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