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37)
第一百八十七章倭國明治維新(37)
江戶無血開城在即,木戶孝允火速謁見巖倉具視,道:新政伊始,魚龍混雜,為解民困頓,需敬拜天地神明,宣誓三五條文,吾皇、親王、公卿、諸侯畫押明志,以安民心。
巖倉具視道:此甚有理。
巖倉言罷,立召福井藩士由利公正、土佐藩士福岡孝弟,道:二君皆乃經(jīng)世濟民、匡扶天下之大才,明日,吾皇將于紫宸殿,祭祀天地;懇請二君殫精竭慮,即作三五文字,以供吾皇立誓明志。
福岡孝弟道:啟稟巖倉大人,此之盛典,市井俚語,甚難相合;懇請大人指點一二。
巖倉具視道:君與后藤象二郎之新政府綱領(lǐng)八策,甚是精妙。
由利公正、福岡孝弟謀劃一夜,天明方得興列侯會議,萬機決于公論,不可憑于私議;上下一心,盛展經(jīng)論;官武一體,以至庶民,各遂其志,毋使人心倦怠;破除舊有之陋習(xí),求知識于世界,大振國家之基業(yè);貢士憑期限讓位于賢才等七策。
木戶孝允觀之,道:書生空談?wù)`國,貢士須改征士。
巖倉具視道:幕藩即去,列侯一說,甚不契合。
三條實美道:征士者,氣壯河山也;賢才者,安邦定國也,二皆可遇不可求也!
慶應(yīng)四年三月十四日,明治偕諸親王大名藩士,于紫宸殿,祭祀天地神祗畢,明治慷慨宣誓:今膺朝政一新之時,天下億兆,有一個不得其所,皆朕之罪。朕欲開拓萬里波濤,布國威于四方,使天下置于富業(yè)之安。
為達此艱巨之目的,務(wù)必以五誓言約朕束人,一、務(wù)必廣興會議,萬機決于公論;二、上下一心,大展經(jīng)論;三、公卿與武家同心,以至于庶民,須使各遂其志,人心不倦;四、破歷來之陋習(xí),立基于天地之公道;五、求知識于世界,大振皇基。
茲欲行我國前所未有之變革,朕當(dāng)躬身先眾而行,茲向天地神明宣誓,定斯國是,立保全萬民之道。冀眾卿亦咸秉此念,戮力同心。
薩摩藩主島津久光、長州家主毛利敬親、土佐藩主山內(nèi)容堂等聽者有心,皆甚唏噓。
毛利敬親嘆曰:十余載尊王倒幕,今朝已成,吾等諸藩舊有之秩序,亦須更改,二位好自為之。
島津久光、毛利敬親、山內(nèi)容堂等籌劃半載,合而奏曰:臣某等頓首再拜,謹(jǐn)念朝廷不可一日失者大體也,不可一日假者大權(quán)也。天祖肇臨開國立基以來,皇統(tǒng)一系萬世無窮,普天率土無不為其所有,無不為其臣子,此即大體。或予或奪,則以爵祿維系下屬,尺寸不得私有,一民不得私匿,此為大權(quán)。
往昔朝廷統(tǒng)馭海內(nèi),一遵此道。圣躬親之,故名實并立,天下太平。中葉以降,綱維一度松弛,爭權(quán)弄柄者接踵而至。私其民竊其土者,天下過半,逐成博噬攘奪之勢。朝廷無所守之體,無所秉之權(quán),因而不能制馭。
奸雄迭乘,弱肉強食,其大者并十?dāng)?shù)州,其小者猶養(yǎng)士數(shù)千。如所謂幕府者,土地人民擅頒與其所私,以扶植其權(quán)勢。于是朝廷徒擁虛名,甚至喜樂憂戚皆仰慕幕府之鼻息。橫流之極,滔天不回者,于茲六百有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