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4章 遠賢臣
第534章遠賢臣
雖然民間普遍認為雍王平定叛亂之功未酬、受到了朝廷不公正的待遇,但此事總歸不會引起實際的動蕩。
老百姓能做的,無非是說一些“莫須有”的故事,念一念故事中人寫的詞賦,發發牢騷。
宮廷對這種輿情的反應是不敏感的,甚至可以說是非常遲鈍。
民間與宮廷對“忠臣”的概念也截然不同,在百姓看來,一個官員做實事、造福于民,那就是大忠臣;而在宮廷眼里,一個臣子有功績卻不恭謹,便是天大的奸臣。
彼此立場不同,觀念相去甚遠,自然無法共鳴。
竇文揚向李琮稟報獻俘闕下帶來的影響,用的是非常歡喜的語氣稱“陛下聲望大振,天下歸心!”
李琮當日站得高、隔得遠,依然覺得那萬人高唱詞賦觀刑的場面是出于對他的崇拜,其詞雖有慷慨悲涼,但細細想來,倒也應景。
他不免有些志得意滿,腦中不斷衡量著自己對大唐的功績,負手向竇文揚問道:“朕自登基以來,夙興夜寐,今總算有了些成果,但不知可與歷代哪位帝王相比啊?!?br/>
竇文揚應道:“陛下勘定四海,論武功,不輸于開國之君;論文治,陛下勢將中興大唐,而更勝于開國之君。臣私以為,陛下功績,可追太宗皇帝?!?br/>
借著這次,李琮授了他從三品的衛尉卿,他便開始自稱為“臣”了,努力擺脫朝臣對他是個宦官的偏見。
“不不不?!?br/>
李琮謙遜地擺了擺手,不敢在表面上承認自己功追太宗皇帝。
追不追得了且不提,他肯定是比太上皇更賢明,可太上皇都自比堯舜,以堯舜的方式紀年,改年為載,他若沒有相應的改制,如何能讓世人知曉自己的功績?
一路而來,受了這么多的苦難,付出了這么多,李琮也希望自己的努力能被人看到。
他斟酌著,向竇文揚表明了這個想法,竇文揚遂立即思忖起此事。
可惜如今天子還未掌握朝政,不能封禪泰山,沒那個財力。
如此,能與改年為載相當的功勞,那就唯有改歲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