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二五章 一發(fā)糜爛
翌日四更,明軍便埋鍋造飯,飽餐一頓。
同時用沙袋在壕溝中填出數(shù)條通道,上覆鐵板。
五更時,一切準(zhǔn)備停當(dāng),明軍將士開始連拉帶拽往營地外運大炮。
原本明軍火炮主要有兩類,一類是重量不超過一百斤的碗口炮,這種小型火炮可以發(fā)射小型實心炮彈,也可以發(fā)射鉛子或碎石,主要作用是殺傷人員馬匹。
一類是身短而口闊的臼炮,這是一種炮身短、口徑粗的大型火炮;其射程近,彈丸威力大,主要用于破壞堅固工事。洪武十年鑄造的洪武大鐵炮,口徑二十一厘米,全長三尺三。是當(dāng)時世界上威力最大的大口徑轟城炮。
但它有兩個問題,一個是過于笨重,裸炮重達九百斤,兩匹馬拉著都費勁,運輸極為不便。另一個就是鑄鐵炮身容易炸膛,直接把炮手一波帶走。因此并不受明軍歡迎。
想想也是,這個年代的明軍只攻不守,進攻也是以騎兵追擊為主,洪武大鐵炮根本就生不逢時。所以誕生之后,攏共也沒有制造幾門,在另一個時空中漸漸被湮沒。
幸運的是,這次有老六,他的海軍就需要這種重炮。而且財大氣粗的楚王殿下,將炮身由鑄鐵改為鑄銅。
在這個年代,銅炮的優(yōu)勢是鐵炮無可比擬的,它易于鑄造,不易炸膛,炸膛也沒有碎片,不會對人員造成傷害。所以同樣口徑的銅炮,炮管可以比鐵炮薄的多,重量上自然也就輕得多。
而且它還不易生銹,特別適合海軍裝備。
當(dāng)然銅炮也有缺點,最主要的缺點就是貴。這年代銅都是用來鑄錢的,用來鑄炮一般人可吃不消。
好在老六不是一般人,他的總理海政衙門通過市舶艦隊的海上貿(mào)易分成,和市舶司的關(guān)稅收入,獲得了巨額的收益。
當(dāng)年鄭和七下西洋的收益,就能讓老四鑄造四十六噸重的大銅鐘。老六還有江南富戶的慷慨解囊,在大規(guī)模造艦鑄炮的同時,甚至還能順手給自己修個園子……哦不是,是海政衙門的療養(yǎng)院。
~~
王弼從船上拉下來的洪武大銅炮,重達七百斤,確實比同口徑的鐵炮輕了兩百斤,但還是重的要命。
沒有畜力的情況下,一門炮需要八個身強力壯的士兵前拉后推。一個時辰后,第一門火炮終于在距離石墻百丈處就位……聽起來還不錯,但其實換個說法就是兩個小時前進了一百多米。
三人眾當(dāng)然不會坐視,他們不斷派出敢死隊前來騷擾,都被嚴陣以待的明軍用火銃和小號的碗口銃擊退。
這期間,三人眾也曾激烈的討論,要不要派主力發(fā)動一次總攻。但出于對護國神垣的迷信,還有在明軍面前的不自信,他們最終還是放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