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八六章 賭國運
尤其對退守貧瘠九州的南朝來說,這五百武士幾乎就是他們的一半的家底了。這要是有去無回,對南朝將是毀滅性的打擊。
但為什么那位懷良親王還要傾家蕩產,支持胡惟庸造反呢?
因為日本南北朝對峙已經到了末期,北朝室町幕府在當代將軍足利義滿的率領下蒸蒸日上,已經統一了本州和四國,對南朝形成絕對的優勢。
相反,南朝這邊人才凋零,眾叛親離,已是回天乏術了。所以足利義滿才沒有急著渡過關門海峽,而是希望南朝能認清形勢,自動投降。按照日本人的說法叫‘和平合體’。
畢竟日本正統的皇室在南朝。
這讓南朝的‘和議派’勢力迅速抬頭,甚至連‘皇太子’都開始私下討論投降。
懷良親王這位‘武斷派’首領的處境就萬分危險了,眼下南朝天皇還在舉棋不定,一旦‘天皇’頂不住壓力,讓位給‘皇太子’。太子登基后第一件事,恐怕就是命他自盡,然后像北朝求和。
就在這時候胡惟庸派林賢找到南朝,希望他們派兵幫忙刺殺皇帝,承諾事成后將大力援助南朝,并派兵協助南朝抵御‘北寇’。
別的國家收到這種提議可能嗤之以鼻,但對骨子里刻著極端冒險主義的日本人,卻有大大的誘惑。尤其是走投無路的懷良親王,非但一口答應,還精心選派了五百武士,賭上國運企圖能一舉翻盤!
如瑤和尚肩上的壓力也就可想而知了。入境之后,他一直十分緊張,不斷向大明官員詢問何時上岸,明軍兵力如何,還有具體的行動計劃等等。
其實兩名官員同樣緊張,一直死死盯著岸邊,對如瑤愛答不理。
“看到了。”其中一人沉聲道。
“嗯。”另一人也點點頭,他透過雨幕看到了岸邊成‘品’字型,樹起了三盞燈火,那是約定的接應信號。
“靠岸!”為首一人對如瑤下令。
如瑤點點頭,用日語吩咐下去,又用流利的漢話問道:“上岸后還有走多遠?貧僧得告訴武士們。”
“上岸后,跟著我們的人,差不多向南二十里就到了。”這時候,對方才肯回答他的問題:“不過有一半的山路,所以得抓緊,要趕在三更前抵達溫泉宮外的山上,四更發動進攻,天亮前結束戰斗。”
“也沒什么特別的計劃,沖進宮里見人就殺,一個活口不留。”另一個惡狠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