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五二章 還得問專家
“很夸張?”朱楨問他。
“很夸張。”韓宜可道:“在江南,最貴的是湖絲,每百斤也不會超過銀一百兩。”
“我艸……”朱楨也忍不住爆了粗口,那話是怎么說的來著?
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潤,它就會鋌而走險;為了百分百的利潤,它就敢踐踏一切人間法律;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潤,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絞首的危險?
差不多就是這個意思。
而在大明,搞走私可以賺到百分之五百的利潤……他們能干出什么瘋狂的舉動,放開了想去吧!
~~
“但這是我一家壟斷的情況,要是有兩家一起,我家的利潤一定會受影響。因為相對國內的大量生產,海外的市場終究小很多。那么對手為了更多的銷售貨物,搶占我的市場,就會主動降價。
“那些精明的日本大名也會利用對手,向我壓價。最后我也只能跟進降價。這還是只有兩家的情況,賣家越多,這種自相殺價的情況就越嚴重,暴利便不復存在。”沈榮接著道:“失去了暴利,海外貿易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
“而且,海上有海盜,有倭寇,還有不友好的蠻夷國家,這些都需要花費巨大的成本去擺平。參與的家數多了,各家都不愿意付出高昂的成本,都希望坐享其成。結果就是……”沈榮頓一下,尋思該怎么形容。
“三個和尚沒水吃?”朱楨接話道。
“對,就是這個意思。”沈榮忙點頭道:“總之分一杯羹的人越多,海上就越亂,海貿也越不賺錢。”
“所以原先,海商始終維持在六家。”顧元臣道:“任何想要加入的后來者,都會被六家聯手拒之門外。”
“好家伙,上車焊死門。”朱楨對這種現象的理解,遠比兩人預想的好。
他記得在哪本書上看到過,最初只有葡萄牙人能從亞洲運送胡椒回歐洲時,胡椒價格居高不下維持了近百年,葡萄牙人幾代人賺得盆滿缽滿。
但當荷蘭人、英國人相繼打破葡萄牙人的封鎖,也來到亞洲,也開始往歐洲販運胡椒后,這種昂貴香料的價格很快持續暴跌,幾年功夫便跌成了平價貨,讓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東印度公司’破產……
看來海上貿易的游戲規則,跟自由貿易扯不上半點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