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四章 余長官的小課堂
余連確實是在很早以前就想要給大家上上課洗洗腦了,一方面是為了提升一下共同體基層軍官們的平均素質,一方面也是為了明確一下自己的理論。
我們在前面已經說過了,正是因為有了啟明者遺產這樣的“罪魁禍首”,銀河文明進入宇宙的方式其實是被催熟的,文明成果的積淀也缺乏必要的。這其中,也便包括了各種技戰術的積累和發展脈絡。
太空上的艦隊決戰估計不說, 畢竟余連上上輩子畢竟也沒有離開過母星,誰也不敢保證艦首對敵的邪道是不是真的是真理。可至少,在星球地表上的戰術一看就是沒經過數千年戰爭史打磨的。雖然大家掌握著自己上上輩子那個“正常的地球”上難以企及的高科技裝備,但戰術模式其實也不比冷兵器時代高明到哪里去。
無非就是靈能者沖完坦克沖,坦克沖完機器人沖,機器人沖完機動步兵再接著沖。如果這些輪流沖鋒的波次之間沒有露出破綻, 并且還能相對進行有層次的火力支援,便算得上是精銳部隊的表現了。
如果攻擊時機把握得比較巧妙,沖鋒隊形還能因地制宜進行一定的隊列變化, 并且還能承受巨大的傷亡率繼續前進,那就是妥妥的天下強軍了。
……這好像和冷兵器時代的騎兵沖完步兵沖的玩法并沒有本質區別。當然了,畢竟已經是宇宙時代,單兵武備、戰斗意志,乃至于集團組織力,都和冷兵器時代有著本質區別。大家的打法再怎么落后,戰況卻非常激烈,戰場表現至少也會是拿破侖戰爭時期的水準。
如果再考慮到靈能者的存在,或許會更像是中古戰錘?
可問題上,當軍事技術已經出現的情況下,戰術的變革理應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之所以這么多年也沒有太大發展,大概是因為星球的地表戰一直都決定不了任何戰爭的勝負,也一直得不到軍事家們的重視的緣故吧。
可是,在上輩子的那個混沌時代中,因為巨像形成了兩國戰略威懾,直接發生在兩大國之間的大規模艦隊會戰已經不多了, 但兩大勢力范圍交錯的星區之中, 發生于地表上的殘酷攻防戰便愈加頻繁。再加上掠奪者的入侵和蟲群的肆虐,十幾年時間下來,發生在地表上的大規模戰役的數量,以及能接近前三次銀河戰爭總和了。
在這種情況下,地表作戰的軍事戰術革命,也就自然發生了。
在上一條時間線上,此后的半個世紀,也確實是戰術變化進步最大的半個世紀。
余連覺得,反正都一定會發生,那己方何不站在最前沿,做完一切準備呢?他看了看教案上的《彈性防御》這個標題,然后又看了看坐在教室之中坐得擠擠挨挨的大小軍官。
他本來說的是每個班五十人,但沒想到消息才傳出去,現場就聚了兩三百號人,擠得教師都差點挪不開身。最后是各種好說歹少,才又減了一半人下來。
現場的同學們有來自本土的陸戰隊系統,有本地的警備隊系統,也有當地原住民組成的民團隊長們, 甚至還有一些友好城邦和部族的軍事領袖。魯米納人、沙民以及別的少數種族應有盡有,其中人類只站了七成。
于是乎,宇宙種族大團結的烏托邦夢想, 在這里倒是有那么幾分味道了。
這其中有不少人應該不是來學習只是來游戲的,但無論如何,好學總是好事。
“所以,在新玉門的防御作戰中,我方投入的兵力其實遠不如掠奪者和叛軍的聯軍,重武器其實也不占優勢。可最后的結果,卻是我們在付出了微小的代價之后,取得了輝煌的勝利。那么,現在的問題就來了,我們為什么會獲得這樣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