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鷹揚(yáng)
黎明,鴻霞起伏。
天色蒼茫,云海翻騰。
一輪旭日東升,曙光布滿天穹,朔風(fēng)漫卷。北方原野的青黃草木,在塞外狂沙的摧折與凌虐之下,姿態(tài)顯得卑微、剛毅而又倔強(qiáng),無處不散發(fā)著冬日特有的凜冽,映襯出一片浩渺浮光。
天圣二年的正月,晉陽內(nèi)外,格外燥冷。此時,元旦剛過,寒冬時節(jié)的一抹蕭殺,就在這陣陣?yán)滹L(fēng)的烘托下,迅速彌漫開來。
直至十二日入夜,漆黑的夜里,突然刮起了極其罕見的東南風(fēng),樹上的殘枝敗葉,皆被一掃而空,大風(fēng)召喚即至,無數(shù)如怪獸般的彤云,在天上來回翻滾著,向著晉陽上空壓來,時不時飛過一群烏鴉,發(fā)出瘆人的叫聲,更為這座大周帝國廣袤北端疆域的靖北王城增添了幾分蒼涼,襯托出一大片陰森森的寒氣,不,準(zhǔn)確地說,是殺氣!澎湃的殺氣!
不一會兒,黑云褪去,霞影畢現(xiàn),天色才蒙蒙放亮。
風(fēng)聲獵獵,吹拂得王宮城頭大旗飛揚(yáng),靖北武士執(zhí)刀肅立。
晨曦之下,秦王宮一派沉寂。
這座矗立在晉陽城東北中央軸心一帶的王宮藩邸,本是蕭長陵為任城王時的“鎮(zhèn)北將軍府”,之后又先后更名為“征北大將軍府”、“驃騎將軍府”、“太尉府”、“大將軍府”、“大元帥府”,直至蕭長陵正式受封秦王,才在原有將軍幕府的基礎(chǔ)上,征發(fā)數(shù)十萬兵丁,予以擴(kuò)建,歷時三載,終于落成如今的秦王宮。
說是王宮,然其整個宮城的雄偉程度與富麗堂皇,不僅無法與上京皇宮相媲美,甚至還不如遠(yuǎn)在南境的丹陽行宮闊氣;除去日常用來辦理軍機(jī)要務(wù)的東西兩苑,秦王宮內(nèi),另建有梧桐坊、興慶堂、大安殿、寧清閣、玄元參天樓及沉香亭等建筑,多有側(cè)殿,配以亭臺樓閣,占地三百余畝,而在王宮外郭城東垣又增筑了一道夾城,如同一柄利刃,將王宮與大將軍府從中劈開,至于王宮南端的夾城,則與“天柱上將行營”相銜相接。
王宮,西苑。
直至是日清晨,天光逐漸放晴。日色籠罩下的秦王宮,草木蔥蘢,樹影斑駁,于叢叢絢爛花卉之中,散發(fā)著最后一抹濃綠;一時間,西苑深處,無不飄著梅花的幽香與芬芳。
花氣襲人,穿過高大挺拔的白楊林,繞過湖光瀲滟,鴛鴦水鳥雙宿雙飛的滄浪池,一進(jìn)王宮西苑,原本方才樹木茂盛,郁郁蔥蔥的美景,瞬間一掃而盡;此時此刻,除去最外面一圈林木依舊如故以外,里面的地勢情形,均已大變:
兩道直直聳起的土梁假山,自南向北,縱貫而去,一條水流涌動的小溪,夾在土丘中央,蜿蜒流淌;而那兩道土梁坳子,越往北便越相互靠攏,平坦的地面,也是越來越少,在最狹窄的交叉口處,兩座石亭分立,隔溪水相望,呈犄角之勢。
寒冬未過,王宮西苑里面,雖沒什么鳳閣龍樓,然則山水相依,麗色清幽,各種野物鳥獸奔行其間,真真仿佛人間仙境一般;若是在沙場上打磨十幾年的名將宿將,見此情形,根本不用旁人去解釋,便能瞧出其中的奧妙所在。
沒錯。
整座西苑,竟似是被萬千人力,生生改造成了一幅縮減了不少倍數(shù)的山川河流形勢圖,或者說,是一幅小規(guī)模的北境地形圖。不用說,這樣的布局,這樣的安排,一定是出自那位功勛蓋世,威震天下的靖北之王的手筆。
遠(yuǎn)處,一標(biāo)身披玄鐵黑甲,手執(zhí)描金長槍的靖北衛(wèi)隊,闊步前行,穿過了被兩座土梁硬生生擠壓出來的“雀鼠谷”,轉(zhuǎn)過代表燕京以南戰(zhàn)略要地的“松亭關(guān)”,沿著那條象征著“滹沱河”的潺潺溪流,徑直向北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