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布告上是怎么說的吶……” 凡響應朝廷新政者,減租減息者,朝廷發一面“良善之家”的牌匾,發給丹書,其子孫愿入地方醫學堂,講武堂,或國子監可酌情優待。 一句話。 科舉的時候給加幾分。 于是乎。 良紳們錯愕過后,便一片嘩然,又湊在一起竊竊私語了起來,那一張張臉上不由得露出了幾分喜色。 在這個科舉被官紳壟斷的時代,且不論寒門子弟,就是大戶人家的子弟想要出頭也千難萬難。 就算你才華橫溢,學富五車,十來歲便考中了秀才,二十來歲便中了舉人,想要再進一步。 那便是癡人說夢。 “這……” 大戶們怦然心動,那講武堂還倒罷了,若家中那不成材的子弟能進醫學堂,該學醫科,倒也不失為一條捷徑。 此刻。 似乎有什么奇妙的事情在京畿之地發生了。 這漣漪中。 常秀念不由得抿嘴輕笑,看上去,他好像給了這些鄉紳們不少好處,可又好像什么都沒給。 做幾面良善之家的牌匾,才能花幾個錢呀,那醫學堂,講武堂又不是他開的,這可真是…… 慷他人之慨。 果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