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 想起了同時代的歐洲,如雨后春筍一般冒出來的那些綜合性大學,還有那些皇家軍校。 那些科學家…… 沈烈便饞的口水直流。 隨著那冷笑變得狡黠,沈烈便叫人請來了一位太醫令,請教起了這大明太醫院的前世今生。 而這個年月的醫療體系,著實讓沈烈大吃一驚。 想當年。 朱元璋自稱吳王之初,即仿元制設置全國性的醫藥行政管理機構,便是醫學提舉司。 后來到了洪武六年,又設御醫,且分為南京、北京兩處。 洪武十四年增設太醫令一人,太醫丞一人,吏目一人,御醫四人。 等到永樂十九年遷都燕京后,隨著這宮中的人越來越多,原本六人編制的太醫院,很快便后增至十八人。 當然這是有編制的。 后來到了隆慶五年,設御醫十人,人吏目十人,下設醫官、醫生、醫士上百人之多。 整個太醫院分為十三科。 什么大方脈科,傷寒科,小方脈,婦科,口齒、咽喉、瘡瘍、正骨、痘疹、眼科,針灸…… 可真是一應俱全。 至于這醫科該怎么開吶。 想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