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風驟起
北方的第一股冷風終于再次吹向南方的大海,往年這個時候,都是農人一年當中最難熬的時節,不僅是是天寒地凍,沒有棲身之所,更沒有厚衣蔽體,連一碗裹腹的稠粥也是奢望。
盛世之下,饑民遍地行走,看著大家臉上都是一團光鮮,實際上個個都有一本難念的經,最難的還是家里有糧,心中不荒,每個人似乎在為生計而發愁,家里是生病待死的老人,饑腸嗷嗷的小兒,還有怨氣滿天的妻女,誰能說他們就能笑著把年給過了。。
南方吶,這個人間富貴之地,尚還有如此之多鬻兒賣女的故事,有天災有人禍,還有各種不盡如人意的意外,凡此種種交織出了一副副人間畫,畫里大多是悲苦,沒有其他的意味。
興化鳳山,一座百年歷史的小鎮,就因為有人泄恨,無端便被抹去,又是多少家庭的悲劇。
不過今年的北風吹下來,大家似乎心是暖的。
北方的風可不僅是帶來寒風,現在對于新鳳山港來說,還能帶來大量的商人,特別是這一次,鳳山的伊始新年,天下人都知道海對岸的這個新城市已經取代了清源,成了東方的第一大港口,承接北方與南洋的生意!
來夷州種地的農夫多,多如牛毛,來夷州經商的客人也多,多如繁星。
每個人都有一夜暴富的美夢,這個地方卻是能將這個夢實現。
夷州實現了南北互通,在大宋禁海的這些
時間里,大批的商人只能把貨轉運到這島上,或存或轉,再賣向其他的地方!
這一次大批的北方商人來到南方,為的不是南洋轉運來的香料,也不是大宋的瓷器茶葉,而是夷州獨有的特產,香煙、辣椒還有還有糖。
是的,冬天到了,這幾樣東西終于收成了!
經營這三樣作物是鄭若縈的集團,這是創收的農作物,而且是高收入的高價值經濟作物。
上了夷州之后,這才有了模規化的批量生產動作!
鄭若縈名下的農業生產合作社,現在有島上最大數量的佃農團體。
上島之后的夷州農民早就擺脫了被地主吸血與壓榨的日子,可以說每個人都有條件當地主,在中原的時候,誰敢想象家家戶戶大家的名下都有幾十畝地,種子撒下去一年就夠吃飽,不用去打理都成。
但是過這樣的日子,僅僅是能把自己的肚子喂飽,離好日子還有一大段的距離。
可是誰不想過好日子,許多人就到了鄭若縈手下來干活,種完自己家的地,再來幫鄭若縈種甘蔗,這樣一來,農閑的時候又能增加不少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