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杭開夏熟:六日蟬鳴,麥香與樹蔭
葉嬴烈和楚凡的“對陣”成了“春日閑聊”。葉嬴烈在陣前勒馬,玄甲被陽光照得發亮,他抽了抽鼻子,看著聯軍營地的炊煙:“你們廚子今天燉的啥?聞著挺香,是臘肉吧?你們的臘肉比西南的臘魚下飯?!?br/>
楚凡舉著天機劍比劃兩下,劍穗在風中飄:“野菜燉臘肉,昨天剛腌好的。你退三里地,分你一碗,再送兩瓣蒜?!?br/>
葉嬴烈笑:“退三里?你咋不讓我直接撤軍?退一里,分半碗,蒜得給一頭。”楚凡挑眉:“一里太少,退兩里,半碗肉多給兩塊,蒜管夠?!眱扇嗽陉嚽坝憙r還價,像菜市場買菜的老頭,身后的士兵們早看慣了這場景,蹲在地上嗑瓜子看熱鬧。
最后葉嬴烈拍馬往前挪了半步:“就半步!再少我不樂意了!”楚凡也收了劍:“成交!但肉得給瘦的,你牙口不好?!?br/>
真就派親兵互送了半碗肉湯,秦軍的碗里多了塊瘦肉,聯軍的碗里飄著蒜香。葉嬴烈喝著湯對陸玄舟嘆:“這楚凡,刀子嘴豆腐心,湯里還放了姜,知道我胃寒?!?br/>
楚凡嚼著肉對楚懷瑾笑:“葉嬴烈那老狐貍,嘴上硬,親兵送來的湯里偷偷加了辣椒,知道我愛吃辣?!边@半碗肉湯,成了“戰場友誼”最實在的見證,比任何盟約都管用。
春天讓八日循環變成了“互助模式”。秦軍幫聯軍犁地,聯軍教秦軍種豆;葉嬴烈讓人修補聯軍那邊漏雨的糧倉(方便自己借糧),楚凡派楚吞岳去秦軍營地指導嫁接果樹(免得對方秋天沒果子吃)。
七日一輪的循環里,士兵們開始忙著“搞生產”:秦軍開墾的荒地種上了西南的玉米,聯軍的菜園里栽滿了中原的黃瓜;雙方合伙挖了條水渠,灌溉著屬于“秦軍”和“聯軍”的兩塊田,渠水嘩嘩流,分不清哪滴澆了秦軍的苗,哪滴潤了聯軍的地。
談判時偶爾還會爭執,但話題早變了:“玉米該施草木灰還是糞肥?”“嫁接果樹該選晴天還是陰天?”連陸玄舟都學會了插一嘴:“我西南的法子更靈,你們得聽我的!”
楚吞岳咳著血反駁:“中原的老規矩才管用!”吵到最后,干脆各試各的,秋收時比產量——誰贏了誰多吃一碗飯。
暮春的風吹過杭開城,田野里一片新綠。葉嬴烈站在田埂上,看著秦軍和聯軍的士兵一起插秧,忽然對身邊的陸玄舟說:“這仗……怕是打不完了?!标懶蹚澭瘟烁荩骸按虿煌昃筒淮蛄藛h,這樣挺好,至少餓不著?!?br/>
楚凡在另一邊的田埂上聽見了,笑著喊:“葉嬴烈!秋收時賭不賭?我這麥子肯定比你那玉米收成好!”葉嬴烈回頭喊:“賭就賭!輸了的給贏的捶背!”
七日談判,七日打仗,然后又是七日談判,七日打仗……杭開城的春天,就在這循環里長出了新的希望。沒有勝負,沒有輸贏,只有兩個陣營在歲月里磨出的默契,像田埂上的野草,平凡卻堅韌?;蛟S這場戰爭的結局,本就不是誰征服誰,而是在這無盡的拉鋸中,活成了彼此離不開的模樣。
杭開城的田野綠得發亮,蟬鳴聲起,此起彼伏的“知了”聲把荒原裹成了蒸籠。循環的周期又縮了縮——六日談判,六日打仗,像夏日的陣雨,來得快,去得也快,連節奏都透著“懶洋洋”的熱意。
雙方士兵都習慣了這節奏,談判時就搬個竹凳坐在老槐樹下,竹凳被曬得發燙也不在意;打仗時就趁間隙摘個野果,果子甜得淌汁,連空氣里的火藥味都淡了,混著麥香和泥土氣,變得黏糊糊、慢悠悠的。
營地周圍的麥子熟了,金黃的麥穗壓彎了腰,秦軍和聯軍都在營邊圈了塊地,白天“打仗”,傍晚就各自割麥,路過對方麥地時還會提醒:“你家麥子該澆水了,再不澆要減產!”
連鐮刀都磨得格外亮——不是為了廝殺,是為了割麥更順手。野狗又胖了一圈,趴在樹蔭下打盹,看著士兵們扛著鐮刀路過,連眼皮都懶得抬,仿佛知道這日子再不會有廝殺了。
談判的六日里,破廟前的空地上長滿了青草,草葉間開著小野花,雙方代表干脆鋪了張草席圍坐,草席是用去年的麥稈編的,軟乎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