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圍爐夜話
十二月初八這日,余秋堂清早起來,看到廚房里已熱氣騰騰。
原來是大姐和三姐,還有春菊在一起做飯。
看他進來,大姐笑著說:“你起來的這么早,要洗臉的話,后鍋有熱水。”
余秋堂笑著點頭,聞到一股香噴噴的香味,又看到前兩日買的新水缸,有一個小的被擦拭的干干凈凈。
榮城風(fēng)俗,十二月初八舊俗為祭門神、灶神、樹神之日,早飯講究吃臘八粥,在部份地區(qū)也稱為“糊心飯”,多為大米、小米、黃米、各種豆類煮做。
也有面食與粥同煮的,有的還會放上肉丁、咸菜丁以及油、鹽、蔥、姜等佐料。
還有的只選玉米和豆類熬粥,但這時候買肉很困難,初八還沒到殺年豬的時候,所以人們基本都不會放肉。
“堂堂,你洗完臉,先端半碗出去潑灑下,順便糊糊門神嘴。”
大姐又吩咐。
余秋堂應(yīng)了。
很快洗完臉,從鍋里舀了半碗,順便拿只筷子,一折兩端插到碗里,然后端著出門。
所謂潑灑,就是祭拜先人的一種習(xí)俗。
不僅是臘八粥,這邊要求所有好吃的東西,吃前都要端出大門外,給死去的祖先們供奉,示意后輩有飯吃,也沒忘記先輩的養(yǎng)育和傳承。
例如過年吃餃子,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餅,都是需要潑灑。
所謂糊門神嘴,則是一種傳統(tǒng)風(fēng)俗。
吃粥前,要在每個門扇上粘一點粥,以敬獻門神,戲稱糊住了門神的嘴,讓其不要向上神報告家中不好的事。
余秋堂自從去了城市后,莫說做這些風(fēng)俗的事,就是臘八粥也是想起來隨意吃點,想不起來就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