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護國寺 第21章 各懷心思
非卿不娶,非君不嫁。這是戲文里最常見也最老套的情節,也是一切悲歡離合的開始。
戲文里那些愛得天崩地裂、海枯石爛的癡男怨女,他們在承諾的時候,都認為彼此之間情比金堅,至死不渝。只不過世事無常,后來的他們,有的信守承諾,天長地久,比翼雙飛;有的卻相思相望不相親,直至形同陌路。
世間男女多為盲婚啞嫁,一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就決定了無數人的婚事和后半生的悲歡。若是夫妻婚后能相敬如賓、琴瑟和鳴,那也算是運氣好。可若是所遇非人,便也只能聽天由命,抱憾終身。
從孫嘉柔和余修源的角度來看,他們難得在未婚的年齡遇上一個品貌俱佳且兩情相悅的人,自然不能輕易放棄。
夏侯紓明白了孫嘉柔為何會這般惆悵而堅韌。換做是她自己,也不會聽之任之。就沖著孫嘉柔這股子韌勁,她決定支持對方再爭取一下,不然連成功的可能都沒有。但鼓勵的話卻不能從她這個僅僅只有兩面之緣的陌生人嘴里說出來,因為那太虛空無力,對于當事人沒有任何實質性的幫助。
“我雖有心幫妹妹,可在男女之事上我卻沒什么經驗可談,萬一說錯了,反而誤了妹妹。”夏侯紓想了想,索性把鐘綠芙的事稍加改編和美化后用來做正面例子鼓勵她,“我有位遠房表姐,也是因為不滿父母安排的婚事,在家里大鬧了一場。盡管她最后也沒能如愿嫁給心儀之人,但卻讓其他人看到了她的真心,開始關注她的想法。即便她日后另嫁他人,但有朝一日回想起來,至少自己努力爭取過,便也不會有太多遺憾。”
孫嘉柔默默地回味著她的話。
夏侯紓不方便多言,便側臉看向隱匿在竹林里的青石板臺階,意有所指道:“詩中有言,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今日難得能出來一趟,不如妹妹就隨我一同登山,放松一下心情,如何?”
此時她們已經走到了半山腰,兩旁都是亭亭玉立的翠竹,有風從竹林間吹過,吹得竹葉沙沙直響。
孫嘉柔看向沿著山體延綿而上的石階,似乎永遠走不到頭。她一邊喘著氣,一邊問:“夏侯姐姐,我們還要往上走嗎?”
“難道妹妹要半途而廢嗎?”夏侯紓反問道。
從私心來說,夏侯紓當然希望繼續往上走,這也是她故意領著孫嘉柔過來的目的。如此一來,她便有理由去那日打斗處看看,消除自己心中的疑慮。然而,看著已經累得一身薄汗、滿臉蒼白的孫嘉柔,她又不知道該不該勸她繼續往上爬。
夏侯紓不想就此放棄,但也不愿過多勸說,只好模棱兩可地說:“上山的路確實很難走,也會很累,甚至我們都不知道山上究竟有什么。可能是片芳草地,百花競放、蝴蝶紛飛,美不勝收。也可能只是一片竹林,平淡無奇,與這里別無二致。不過,我們都已經爬到半山腰了,離山頂也不過千步之遙,要不要繼續往上走,這得看你自己愿不愿意了。”
孫嘉柔定定地看著夏侯紓,似乎明白她話里有話。是啊,她都已經走了一半了,苦也吃了,累也受了,為什么要半途而廢?
“我愿意。”孫嘉柔的目光直直地望著上山的石階,眼神也變得堅毅果斷起來,“不管前面是什么,我都愿意試一試。即便最后看到的依然只是一片竹林,我也要親自去看一看,才不辜負我今日所受的苦和累。”
然后她又轉頭看向夏侯紓,衷心道:“夏侯姐姐,謝謝你!”
跟上來的蕓枝和桂枝聞言不僅對視了一眼,面露尷尬和不解,心里也犯起了嘀咕。可當著主子的面,他們誰也不敢插話,只能眼睜睜看著夏侯紓帶著孫嘉柔爬山。
其實后山并不高,比起從迦南山腳爬到護國寺的艱險,這里簡直是小巫見大巫,不值一提。只不過孫嘉柔是深閨千金,平日里養尊處優慣了,再加上大病一場后身子十分嬌弱,稍微活動一下就會覺得吃力。她并未走多遠,就已經累得氣若游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