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又是第三,兩次落榜
此刻,一些心思敏銳的朝臣,從皇帝對李廣事件的處理中,隱隱琢磨出了其中深意。
這位陛下巧妙地借助李廣這顆棋子,不僅揪出了朝中潛藏的諸多蛀蟲,還順便看清了一些臣子在這場風波中的真實作態。
想通此節,一些官員不禁暗自倒吸一口涼氣,隨即慶幸自己并未深陷其中。
隨著李廣之事塵埃落定,時間如白駒過隙,轉眼間便快到【會試】之期。
會試,通常在鄉試的次年春二月舉行,故而又被稱作“春闈”。
考場設在朝廷禮部,稱“貢院”。
參加會試者有兩種舉人。
一種是新晉的舉人,皆是鄉試中脫穎而出的佼佼者,商不器便屬于這一批。
另一種則是以前各屆會試落第,或是因故未能參加會試的舉人。
會試的考前組織工作與鄉試大體相同。
也要組成一個包括主考、同考、提調、監試、收掌試卷、彌封、謄錄、對讀、受卷及巡綽監門、搜檢懷挾官在內的工作班子,不過整體規格要高得多。
像這次的主考官,便是詹事府詹事兼翰林院侍講學士謝遷,而同考官都是三品正卿兼翰林院學士。
與鄉試的規格簡直是天差地別。
【會試】榜上有名者稱“貢士”。
雖然還有第三場【殿試】,但由于會試的錄取名額和殿試為等額,故“貢士”實際上已是進士,所差的只是“欽賜”而已。
故而由不得朝廷不重視,以防出現舞弊事件。
二月初九。
會試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