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7章 想個辦法才行
齊巡撫和副使一商量,覺得趙成書說的辦法不錯。
雖然不是他們那一派的人,但對他們有用的辦法肯定是要用的。
東南的養殖業,去年就已經在大周揚名了。
因為葛時寫的那篇《民富論》里,多次提及了這一個因地制宜,能讓東南百姓富足起來的新興行業。
所以齊巡撫上書過去后,朝廷那邊也沒有什么反對的聲音,很快就允了。
各地因為這個青苗錢,大小摩擦不斷。
只要是能幫助青苗錢順利征收上來的,都是好辦法,朝廷都能在權衡之后通意。
得到通意后,齊巡撫便開始給各府縣下公告,要求各地盡快把第一批青苗錢征收上來。
征收的物品,除了常規的銀子、銅錢、布匹、茶葉等,還加了幾樣東西。
可以用雞鴨、活豬等家禽與牲畜來代替。
對于價格也有定制,評估的時侯比一般的市場價格低一些。
不過官府不找零。
有些家中青苗錢少的,可以與隔壁戶的人商量一通繳納。
征收的條件已經放到這么寬了,可以說對百姓們來說是非常便利的了。
齊巡撫信心十足,想著肯定能很快就把第一批青苗錢收上來。
然而真到了落實的時侯,他才知道自已想多了。
第一批征收上來的青苗錢,全是家禽和牲畜,別說運到京城去,就算是運到縣城都難。
路本來就不好走,一籠籠的雞鴨,一路上還要消耗糧食去喂養,不然等不到送去縣城就要餓死了。
豬的話,那就更離譜了。
直接讓人趕豬過去,速度慢得出奇,而且非常不方便管理。
用車子運輸吧,方便管理一些,可也沒好多少。
再加上運輸的官兵沒有任何經驗,運一車豬的難度就更大了。
這么搞來搞去,就算地方征收好了一批稅,可根本就沒辦法送上來。
別的不說,就運輸途中需要消耗的糧食,就沒有一個地方愿意攤派到自已頭上。
所以到了月底,只有順安府城周邊距離近的幾個縣府送了一批家禽和牲畜過來。
送過來之后,那些運送的人匆匆核對完賬目,忙不迭就離開了。
生怕走慢了,在沒有運輸到朝廷那邊之前,喂養的糧食還要他們這邊來出。
順安府城這邊堆了一批的家禽,知府天天找齊巡撫訴苦,說是這些再放下去,他整個府城的儲備糧都要被這些家禽吃光了。
再不運走,屆時府城糧倉空了,他找誰解釋去?
齊巡撫也沒想到這小小的一個變動,居然會搞成現在這樣。
他無語地說:“那些......”
“直接賣到郊外的養殖場去,讓他們給換成銀錢吧?”
知府苦著臉說:“賣到養殖場去,是按照收購價格賣的,這與我們從百姓手中收來的最多貴上一些。”
“但是這一路運輸,咱們付出的喂養糧食和人力、車費等成本,還要虧上一些啊。”
運輸是要成本的,成本還非常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