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最后一課
怎么說呢?
倒不是二中的學生是什么香餑餑,非搶不可。
事情是這樣的:
首先,洞察模型在二中做的,這屆高三是全程參與。
之前也說過,社會類的學科,主要看的還是經驗閱歷和理解。
吃過見過的,和一臉懵,進大學再從頭學,從頭認識的,是完全不一樣的。
這就是為什么,家庭條件好,生活在大城市,有一定基礎的孩子,在社會學、經濟學、傳播學、心理學、哲學等等,這些學科容易出成績的原因。
課堂上講的,他們在生活就有理解,有實際案例可以追尋,這是普通孩子沒法比的。
所以,二中這一屆在這方面的素質,確實比別的新生要領先一節。
當然了,這個領先,還不至于到搶人的地步。
主要還是,北廣那個大校長董北國同志這回有點自私。
因為洞察模型的緣故,上頭對網絡傳播、信息時代的新聞工作,以及大數據、輿論研究等方面開始提前重視。
這種重視,主要體現在北廣的新學部。
但是……
一來,鬧了那么大的動靜,搞了那么大一個社會實驗,最后又把國內的頂尖學者都叫到尚北去實地觀摩。
二來,上面從來都深謀遠慮,考慮的周全,雞蛋不會放在一個籃子里。
所以,對于學科建設、網絡傳播研究普及,可不僅僅只在北廣進行。
其它的幾個傳媒類院校,即便沒有成立學部,但是學系都在籌備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