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1章 這路子,斗戰(zhàn)勝佛?
那可是孫悟空大戰(zhàn)天宮時被嚇破膽子,逃亡凡間的天將,孫悟空在見識對方的手段后,第一反應(yīng)就是上天庭找人查花名冊。
沒辦法,孫悟空明白,他不動手,就可以追究對方的責任;他一旦動手,沒有自衛(wèi),只算互毆,甚至反告他防衛(wèi)過當都有可能。
當陳浩南在九龍開起冰室,誰又記得當年他可是銅鑼灣的話事人呢?
唉,飛沙風中轉(zhuǎn),古惑仔也會老嘛!
及至后來,孫悟空好幾次遇險,這位奎木狼倒也算一馬當先,出手幫助孫悟空。
江湖不是打打殺殺,江湖是人情世故……
扯遠了,說回真假美猴王的劇情。
這一次唐玄奘再次驅(qū)逐孫悟空,情況和當初就不一樣了。
經(jīng)過了七八年的跋涉,孫悟空也認識到自己在這支取經(jīng)隊伍中的重要性,以及白龍馬、豬八戒和沙和尚各自的能力與職責。
取經(jīng)隊伍的組成,不是唐玄奘決定的,同樣,取經(jīng)隊伍的解散,也不是唐玄奘能決定的。
所以,孫悟空去找了直管領(lǐng)導——觀世音。
孫悟空見了觀世音,三兩句后就說出了自己的冤屈。那觀音自然先是站在唐僧的角度,說是孫悟空的錯,不該打死草寇。孫悟空一聽就更惱了,直接亮出了自己的底牌:縱是弟子不善,也當將功折罪,不該這般逐我。萬望菩薩舍大慈悲,將《松箍兒咒》念念,褪下金箍,交還與你,放我仍往水簾洞逃生去罷!
意思很簡單:這經(jīng),老子不取了。
觀世音的回復也很有意思:《緊箍兒咒》,本是如來傳我的。當年差我上東土尋取經(jīng)人,賜我三件寶貝,乃是錦瀾袈裟、九環(huán)錫杖、金緊禁三個箍兒,秘授與咒語三篇,卻無甚么《松箍兒咒》。
觀世音菩薩的第一反應(yīng)不是如同上次一般,勸阻或者安撫孫悟空,讓他打消了這個想法,而是直接踢了一腳皮球,言下之意是:不是我不愿意放你,是這咒語我也不會,你要找,就找如來去!
這句話里,有兩層意思,一層是“你去找如來說吧”;另一層就是“你敢去找如來說嗎?”
覺得委屈?去找領(lǐng)導投訴啊,這事我很難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