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出發南巡
一條路修了幾年也沒修好,不是這個州城叫沒錢,就是那個州城說遇到天災,或是說人手不足,反正理由極多。
從未想過有一天,會有商人送錢給朝廷,求著朝廷真正下達修路開渠的指標,派工部去監工。
冬素聽到這些官員的疑惑時,心中好笑,那能一樣嗎?
以前的商人都是權貴、士族的錢袋子、狗腿子,你見過打工人自愿出工資,然后求著加班的嗎?
現在商人不光不再受權貴、士族掌控,有了自由,加入皇商會,還能給后輩爭取到科舉的權力。
而他們修路開渠,一是能更方便行商,能到內地買到更低價的貨源。
且皇商會有積分制,向朝廷捐贈的銀錢能兌成積分,不同積分欄位有不同福利。
最高級的當然是為后代爭取到科舉名額,另外還有名入地方志啦。
有資格在內城買房產啦、其名下海船可增加航線、或是增加出口額度、增加銀行的貸款額啦等等權宜。
當然,也有人說這就是朝廷要商人花錢買福利,將那么嚴肅的政策沾上銅臭氣。
可這個制度不管是對朝廷還是對商人,都是互利雙贏的??!對偏遠縣鎮的百姓更是盼都盼不來的好事。
誰不希望能通車的大馬路修到自家門口!
總之就是,如今的商人都夯足了勁在這個大時代,取得財富和地位。
那情況能跟長安為國都時相比嗎?
可笑的是,還有長安來的官員感嘆,如今的京師沒有一點作為皇城的風姿,三教九流的人都能進進出出。
人人都是風風火火的,想找個清靜地都難。
雖然有不少人附和他的觀點,就是,以前長安城多安靜啊!宵禁鐘聲一響,誰也不敢亂走動。
而幽州只有皇城有宵禁,其他區域都沒有宵禁!魚油燈火徹夜長明,碼頭更是何時都有船進來卸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