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活字印刷震驚皇上
同時他們也明白為何凌王書局只印啟蒙讀物,不禁有些悲哀,避其鋒芒。
連凌王都要避士族的鋒芒,連一個親王想提出一個小小的改革,都如此小心翼翼,更何況這諾大的王朝!
都有些心灰意冷的同時,又覺得有了希望,若太子登基,士族之勢必將更大。
可若是凌王呢?他被皇上當鋼刀一樣使,得罪了所有士族。若他上位,自然是不會再由著士族壯大的……
老翰林們相視一望,對批注啟蒙書籍更認真了。
當第一本有標點符號,有批注的《千字文》出版成冊后,沈冬素親手給每一位翰林奉上一本。
她明顯能感覺到這些老人的歡喜,激動過度不是大笑,而是喜極而泣。
幾位真心想開民智,想讓更多孩子接受教育,想讀書人不再只出自士族的老翰林。
這一刻,喜極而泣。
也許他們只是為教育界添了一塊磚,加了一片瓦,但他們相信。
就憑手上這本千字文,就憑這一塊磚,也能敲開被士族壟斷了千年的教育行業。
與此同時,凌墨蕭則送自將這本書送到了皇上案前。
看上看著這本三歲時讀的千字文,再一次打開,從第一個字,到最后一頁,津津有味,一字不落地讀完。
看著每一頁正同的批注,看著斷句的標點,再看著隨書送上的活字膠泥。
皇上同樣激動不已,別人若許不懂這份東西的份量,皇上卻明白。
千年來讀書人,官吏是都是出自士族,因為普通百姓想讀書也沒渠道。
書院是士族的,書籍是士族的,歷朝歷代的皇帝想改革,推出科舉制。
可錄取的名額,大半都是出自士族的。甚至大夏從開朝至今,還沒有一個寒門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