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紅薯粉和四輪小餐車
大麥當即喜道:“那就不用跟我娘商量,我和大蓮一起出攤。”
沈冬素搖頭:“不行,必須要有大人陪同,女孩子單獨出攤不安全。”
蔣氏忙問:“那我也出攤,就去仲陽學堂附近擺。”她覺得擺攤更賺錢。
沈冬素搖頭道:“你得在家做粉,我有別的事忙。”
幾人又算粉該賣多少錢一碗,沈冬素細算這筆賬,三斤紅薯能出一斤粉,一斤粉條能做四碗粉。
也就是說四碗粉的本錢是一文錢,再加上配料、柴火、人工、損耗,凈粉賣兩文一碗都有錢賺。
別覺得賣的太低,在這小鎮上兩文能吃一大碗面,普通工人一天的工錢才八文左右。
更多人在外面吃飯的選擇是,一文錢買塊泥餅,茶水不限量……
“再配點鹵蛋、鹵豆腐、鹵面筋一起賣,凈文兩文,加配菜就加錢。
普通農人舍不得加配菜,那些年輕學子,貨郎之類的客人,還是舍得加個蛋的。”
阿沅和大麥認真聽沈冬素講‘生意經’,真聽越上心,以前秋冬只能在家做針線活。
天更冷的時候,手冷的伸不開,一天兩頓薄粥裹腹。
除了像大魚、林鐘這樣的青壯,會去山林中抓些野物,或是拾柴,其他人都是盡量不動彈,節省體力。
沒有出門的厚衣裳,沒有取暖的柴火,更沒有賺錢的途徑。別說賺錢,像沈家蓋房子,立即就有很多村民愿意來當小工。
因為當小工管飯,能給家里省口糧。冬日但凡哪個大戶家有活干,都是搶破頭想去幫工。
若這紅薯粉真能賣成,不求賺多少錢,只要能給家人賺到過冬的衣裳和食物,阿沅和大麥就覺得值了。
這時大魚過來請教沈冬素:“姨父說小車能造出來,就是那下面的四個輪子,他從來沒造過,也沒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