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有些意外正在發生
這個年輕人倒是有些眼力,懂得討好自己,楊滬生心中想著,不過等聽完后面的話,就再度沉下臉。
因為盛家樂嘴里冒出的第二個人選,叫做沈橋,是良友老總編辭世后的新總編,也是他當年在良友時的同事兼對頭,之所以是對頭,就是因為沈橋最后當了總編輯,他是執行總編輯。
“沈橋先生與您情況相仿,如今也是賦閑在家,偶爾寫寫專欄,我之前請人登門詢問過,他有些驚訝……”
“他自然會驚訝,驚訝他那半吊子的水平怎么有人敢請他去做社長?良友就是在他手中這些年斷斷續續停刊復刊,好像詐尸一樣,伍老總在世,都要被他氣死過去!”楊滬生聽到盛家樂說起沈橋,不滿的說道。
盛家樂有些尷尬:“楊先生,不好意思,我以為您與沈先生都是良友出身,應該是多年好友,不知道你們之間……這樣罷,如果您愿意賞光,沈先生那邊,我請他來做個副社長,總編輯,或者干脆登門告罪,表示已經另請高明……”
“沈橋雖然不堪,但也比其他報人出色,社長嘛雖然不太適合他,但副社長卻做得。”楊滬生臉上滿是嫌棄的表情說道。
盛家樂之所以動了心思請對方做社長,也是臨時起意,社長誰做都無所謂,報紙前期銷量不需要考慮社長知名度,主要是楊滬生不缺錢,而且庭審最終判決后,肯定會欠自己公司的錢,能喊過來名正言順做白工。
盛家樂來見楊滬生之前,已經盡可能了解了一下這個老者的資料,老實說,看過之后,盛家樂覺得這個楊滬生確實有不凡之處,比如雖然自認懷才不遇,孤芳自賞,但實際上經商打理生意卻著實有道。
自己寫書本本撲街,出版生意卻做得有聲有色,而且早在七十年代后期,楊滬生就要回內地做港商,把生意轉移回內地,但是卻和盛家樂一樣,未能成行。
不過楊滬生未能成行的原因,在他那幾本銷量不好的書內講過,內地很歡迎他回內地發展,不過更希望他能在香江幫忙為內地發發聲,多多幫忙出版發行一些內地優秀作者的作品,讓香江的國人不要只看英國人報紙上片面的中國,也能看看更真實的關于內地的文字。
加之回內地探親時,兒子直接因為警隊政治部的工作經歷入境有些麻煩,要單獨審查,真要是回去說不定與兒子要兩地分居,楊滬生才死心,留在香江繼續做出版生意,出版了很多內地作品。
看到這些關于楊滬生的資料時,盛家樂就已經默默把高額懲罰性賠償金這一項替豪生書局抹去了。
之前只關注豪生書局的漫畫生意,現在看來面前楊老頭面對成為被告,氣定神閑,要么是楊清漪沒有告知過懲罰性賠償金的事,要么就是有底氣,雖然盛家樂覺得這老家伙不太可能認識什么有力人士,但萬分之一的可能性,那底氣來源于內地呢……
不要出現自己正努力希望成為一名合格港商時,那邊楊老頭給內地朋友打幾個電話,借一筆錢,賠償金照付,然后自己茫然不知,興沖沖覺得時機成熟,準備再回內地時,遇到與之前大眼仔給自己照頭一棒的局面。
只是打擊個盜版漫畫的名義搞些錢,這家不收,均攤到其他家頭上就好了,比如那兩個被楊清漪提供線索列上被告席的海盜,名堂公司,可以多收些。
而楊滬生也有些意動,他當年離開良友,成立豪生書局之前,也想過去其他報館做總編,社長,奈何文筆無人欣賞,別說總編,連個專欄作者都不給他機會做,逼得只能自己開家出版公司。
得不到的才會騷動,楊老頭覺得去做做社長,教一群香江人如何辦報紙,也比整日坐在茶樓里喝茶有意思,尤其自己不去,萬一沈橋那個家伙去了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