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書友們的幾個問題
至于高價購買美元的人有沒有虧,這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如果一個人確實非常需要,那怎么換都不算貴。
如果你不換,黑市匯率再高也跟他沒關系。
再就是,當時正值改革開放最關鍵的時期。
雙軌制帶來很多問題,糧油和各種生產物資有計劃供應的價格,有議價,有黑市價。
外匯市場同樣如此,出現了官方匯率、官方調劑價。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個人是不可以兌換外匯的,確實需要外匯,要有單位介紹信之類的才可以申請。
第二個問題:1988年有沒有110。
當時有了,1986年東廣先搞的,87年公安部全國推廣的,那會兒叫匪警電話或盜警電話。
第三個問題:有讀者覺得不夠爽,咸魚既然有一點金手指,為什么不干脆重生下。
這涉及到整個故事的展開,因為題材的關系,如果咸魚先知先覺,什么都知道,那他應該記得幾十年來發生的過所有大案要案。
如果不介入,那他的道德就成問題。
如果事事介入,這個故事就沒法兒講了。
并且,我們這本書帶有很強的現實元素,與其說是在講咸魚的故事,不如說是回顧一個時代,品味一段人生。
在現在的審核機制下,能跟大家講這個故事已經很不容易了,如果牽扯太多光找編輯解禁都忙不過來。
第四個問題:咸魚姐夫的八級工。
這個確實是一個瑕疵,因為咸魚之前的十幾年不評了,改革開放之后新的職工激勵制度并沒有完善,不存在那么年輕的八級工。但為了故事效果,讓張江昆變成了八級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