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北疆風雪
彩衣國比大丹朝疆域大,國情倒是和以前的大丹類似——十分閉塞,有修行中人,但能上靈谷境地已經(jīng)算鳳毛麟角,明面上根本看不到修士,至于山野間有沒有藏著什么深水老王八,無從得知。
與大丹朝不同的地方,是這里人愛喝酒,州縣之間隨處可見酒肆酒攤酒鬼,畢竟天氣太冷,大冬天除了坐在爐子跟前來兩盅,也沒啥其他事情。
左凌泉這次過來,自然不是來找酒喝,他和謝秋桃一起四處打聽詢問,注意力集中在各種傳說、典故,后來從一個練氣境的野道士口中,得知了些價值兩枚白玉珠的秘聞:
事情還是得從竊丹之戰(zhàn)說起。
當年竊丹禍亂玉瑤洲,把整個修行道打斷代,無論山上宗門還是俗世城池,基本上都在滅世烈焰之下化為了廢墟。
但這次災禍并未波及玉瑤洲全境,竊丹主南,動靜再大,也是從南往北依次遞減,這使得北疆的些許人口得以保全,各種傳說、卷籍自然也逃過了一劫。
修行道傳承千年萬年,記載神鬼奇談的典籍和傳說難以計數(shù),雖然大半都是道聽途說或編造的故事,但其中也不乏背后藏著大機緣的真典故。
彩衣國史上有一位君主,喜好這些上古奇談,專門派人在北地數(shù)國搜羅這些東西,整理成冊,取名《山河神跡譜》,用以閑時翻閱研讀。
最后也不知怎么的,這個消息傳到了修行道;那些個苦苦尋覓機緣的修士,正在修行道上茫然四顧,發(fā)現(xiàn)還有這種東西,自然眼前一亮,跑過來碰碰運氣。
起初過來的修士還算禮貌,借閱書籍,會請人通報,再給個‘陽起丹’‘金槍丸’什么的做報酬,彩衣國君主自然不吝嗇。
后來查資料的修士多了,又大半是兜里比臉干凈的中洲修士,素質(zhì)自然越來越差,不提丹藥,連‘好人一生平安’都不說了,來無影去無蹤人影子都看不到,偶爾還會丟一兩本書。
彩衣國君主堂堂一國之君,被人如此白嫖自己的珍藏,心里自然不滿;山上仙家不會管這種小事兒,請人防著吧,又防不住真高人,最后干脆重抄了一份兒,在皇城外面修了個‘君子堂’,讓修行中人借閱——名字起得好聽,但意思卻是‘梁上君子共聚一堂’的意思,算是暗罵這群山上人沒點素質(zhì)。
修行中人沒德行的終究不是主流,自從書樓建立之后,偶爾還是能看到門口放著些丹藥、奇珍,后來繼任的君主,見此便把君子堂傳承了下來,繼續(xù)派人去民間搜羅各種傳說、古籍,一直持續(xù)到了今天。
左凌泉聽到這個消息,就來了帝都長寧城,想看看君子堂內(nèi),有沒有和龍龜有關(guān)的傳說。
彩衣國地理位置偏僻,修行中人又動輒以甲子算時間,史上來長寧城翻書的修士可能不少,但平均下來的話,十天半個月過來一個都算密集,一兩年沒人來也是常事兒,街面上根本看不到修士。
為了不擾民,左凌泉按照正常人的打扮,穿上了厚實的冬衣,騎著馬來到皇城外的一處偏僻坊市,遙遙就能看到建筑群之間有一堵高墻。
高墻比周邊的建筑高出一大截,四面有角樓,沒有官兵值守,而是放著四尊瑞獸,看造型很有仙家氣派,但細節(jié)經(jīng)不起考究,除了東南西北位置對了,其他方面估計都是俗世風水先生瞎琢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