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七章 秦馳道與黑土地
“秦馳道,是當年撫寧伯朱潛之子朱永,提到的一個問題。”
“那就是秦軍到底是如何做到在北方布置超過了數十萬大軍防備匈奴的同時,又駐軍南越,這種跨越極大的軍事部署,對后勤的考驗壓力是極大的。”石亨十分鄭重的講解起了當初研究秦軍的動機,北擴和南擴同時進行的兩線作戰,是兵家大忌。
但是秦軍做到了。
后勤,是軍事行動的頭等大事,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古今中外,莫蓋如是。
后勤永遠是決定了戰場勝負的關鍵,比如東漢末年的曹操與袁紹之間的官渡之戰,曹操奇襲袁軍在烏巢的糧倉,最終擊潰了袁軍主力,奠定了曹操在北方霸主的地位。
比如某個在冬天能把一百五十萬冬服搞丟的大國,這種后勤保障管理的體系下,所有人都在上下其手的情況下,如何能夠速勝?
秦朝到底是如何保證南征北戰的秦軍的后勤問題,就成為了大明的一個熱門議題,在這個議題的討論之中,大明終于搞明白了秦的后勤補給邏輯。
石亨繼續說道:“在河南南陽,我們的掌令官在組織農業生產的時候,發現了一處奇怪的路,確定為了秦朝馳道。”
“這條路是一段木材鋪設的軌道,木材質地堅硬,風吹日曬之下已經滿是腐朽,但經過了已經的防腐處理后,軌木仍然保留著一定的原貌。”
“這些軌木躺在枕木之上,每一根枕木與枕木之間的距離,正好與馬的闊步合拍,自激之下,馬匹在軌道上快速奔跑,而到了驛站之時,枕木逐漸變密,馬匹慢慢減速,最終停在驛站之上,而后換新的驛馬繼續飛馳。”
“這樣的馳道之上,馬匹可以比往日拉更多的貨物,而且更加平穩,貨車一天一夜可行一千二百里,這比今日塘報的金字牌跑的還要快的多。”
書同文,車同軌的軌,并不完全是車轍的距離,還有馳道的軌道寬度。
范廣愣愣的看著石亨,他久經戰陣,自然知道貨車一日行一千二百里是什么概念,那意味著馳道一旦修到了撫順,大明京營可以在一天一夜的時間之內,從京營部署到沈陽!
從京師到沈陽,正正好好一千二百里。
一旦撫順有失,那大明京營就可以快速機動到沈陽,給予敵人出乎預料之外的痛擊!
一天一夜的投送能力,那么遼東必將成為大明的側臥之榻,而不再是過去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存在。
“陛下,修一條到撫順,到遼東都司,到鐵嶺衛,到遼海衛,到永寧寺吧!”范廣極為誠懇的俯首說道。